文档详情

岳湘安-低渗、致密油藏提高采收率技术方向.pdf

发布:2017-10-03约1.94万字共4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低(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 关键理论与技术问题 岳湘安 yxa@cup.edu.cn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2016 年11月3 日 引言 主题 ——特低渗油藏提高采收率 ●水驱后油藏 与中高渗油藏的本质差异? ●常规技术无法动用油藏 引言 特低渗油藏 基质致密 裂缝发育 异常的驱油和渗流现象 开发中的突出矛盾: ●注水困难 理论上争议的焦点: ●致密基质中油难以驱替 ●启动压力 ●产能产量低 ●驱油机理 (基质中油——驱动?) ●水窜严重、油井暴性水淹 亟待解决的难点:储层物性表征? 亟待解决的问题:适宜的开采技术? ★渗流能力 ★窜流通道的治理——治水 ★驱油特性 ★致密基质中原油的启动——驱油 ——提高微观驱油效率原理与方法 ——提高宏观波及效率的原理和方法 领域前沿的热点、尚未解决的难点 一、低渗油藏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技术方向 二、低渗油藏提高波及效率的关键问题 三、低渗油藏化学驱的可行性 四、对气驱提高采收率的几点思考 一、低渗油藏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技术方向 采收率=微观驱油效率×宏观波及效率 提高(水驱后)驱油效率 水驱后残余油的具有多种类型 油膜 孔喉残余油滴 水驱 水动力滞留残余油 微观非均质残余油 一、低渗油藏提高微观驱油效率的技术方向 1. 不同类型残余油对驱油剂性能要求不同 ● 孔喉油滴的驱替对驱油剂性质的要求 流动阻力~Δp驱动 驱动油滴的动力~ ηv v N C 驱动油滴的阻力~ σ  Δp驱动 ●毛管数的来源——孔喉残余油滴的驱替 对其他几类残余油的适应性?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