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化学高分培养计划一轮全国创新版高分讲义:第24讲+化学平衡+Word版含解析.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4讲 化学平衡 一、化学平衡状态1.可逆反应(1)概念: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2)符号:可逆反应用“”符号,而不用“===”表示。(3)特点:在相同条件下,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平衡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小于100%。2.化学平衡的建立(1)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当正反应速率等于逆反应速率,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或质量分数保持不变的状态,称为化学平衡状态。(2)化学平衡的建立 (3)化学平衡的特点二、化学平衡的移动1.化学平衡移动的过程2.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根本原因是外界条件的改变造成了v正≠v逆,其具体情况如下:(1)v正>v逆,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2)v正=v逆,平衡不移动。(3)v正<v逆,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平衡的影响如下:4.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1.正误判断,正确的画“√”,错误的画“×”。(1)二次电池的充、放电为可逆反应。( )(2)恒温恒容下,反应A(g)+B(g)C(g)+D(g)体系压强不随时间而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3)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指的是反应停止了,不再反应了。( )(4)对于反应2SO2(g)+O2(g)2SO3(g),若每消耗1 mol O2,同时生成2 mol SO2,则平衡正向移动。( )(5)对于反应I2(g)+H2(g)2HI(g),若使体系颜色变浅,则平衡一定正向移动。( )(6)对于反应2A(g)+B(g)2C(g),当v(A)正=v(B)逆时,平衡不移动。( )(7)合成氨反应需使用催化剂,说明催化剂可以促进该平衡向生成氨的方向移动。( )(8)平衡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正加快。( )(9)向平衡体系FeCl3+3KSCNFe(SCN)3+3KCl中加入KCl固体,平衡将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溶液颜色将变浅。(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2.教材改编题(据人教必修二P53 T2)在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如下反应:2SO2+O22SO3,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提高SO2的转化率B.在上述条件下,SO2可以完全转化为SO3C.适当提高O2的浓度,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D.反应达到平衡时,c(SO2)∶c(O2)∶c(SO3)=2∶1∶2答案 C考点1 化学平衡状态 题型一 可逆反应的特点典例1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SO2(g)+O2(g)2SO3(g),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测得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0.2 mol·L-1、0.2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出现的数据是( ) A.c(SO3)=0.4 mol·L-1B.c(SO2)=c(SO3)=0.15 mol·L-1C.c(SO2)=0.25 mol·L-1D.c(SO2)+c(SO3)=0.5 mol·L-1解析 2SO2(g) + O2(g) 2SO3(g)c(某时刻) 0.2 mol·L-1 0.2 mol·L-1 0.2 mol·L-1向右进行完全 0 0.1 mol·L-1 0.4 mol·L-1向左进行完全 0.4 mol·L-1 0.3 mol·L-1 0A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3的浓度一定小于0.4 mol·L-1,故A错误;B项,SO2与SO3浓度不会均为0.15 mol·L-1,只能一种物质的浓度增大,另一种物质的浓度减小,故B错误;C项,由于反应为可逆反应,SO3的浓度一定小于0.4 mol·L-1,大于0,则可能为0.25 mol·L-1,故C正确;D项,根据元素守恒,c(SO2)+c(SO3)=0.4 mol·L-1,故D错误。答案 C名师精讲极端假设法确定物质的浓度范围(1)原理:可逆反应不可能进行完全,反应体系各物质同时存在。(2)假设反应正向或逆向进行到底,求出各物质浓度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从而确定它们的浓度范围。1.可逆反应N2+3H22NH3,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2 mol N2和3 mol H2,达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 )A.0.1 mol·L-1 B.0.2 mol·L-1C.0.05 mol·L-1 D.0.15 mol·L-1答案 B解析 2 mol N2和3 mol H2反应,假设反应能够进行到底,则3 mol H2完全反应,生成2 mol NH3,此时NH3的浓度为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