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组织行为学绪论(免费阅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组织行为学 山东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 第一章 组织行为学绪论 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了解组织行为学形成发展过程和研究方法,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属性,掌握人性假设对管理活动的影响。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三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 第四节 人性假设与管理 第一节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四、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属性 五、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一、组织与组织行为 1.组织的概念 组织是具有特定目标、资源与结构,时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 2.组织的类型 (1)根据目标不同,将组织分为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公共组织。 (2)根据组织原则和方式不同,将组织分为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 3.组织行为的概念 组织行为是组织成员在工作过程中表现出的所有行为。 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罗宾斯(S.Robbins):研究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变组织绩效。 麦克沙恩(S.Mcshame):研究人们如何在组织内或围绕着组织进行的思考、感受和行动。 我们定义:组织行为学采用系统方法,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者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的科学。 三、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行为 个性和情绪、知觉与归因等个体心理问题、工作态度、激励问题 2.群体行为 群体行为基础(群体动力)、沟通和冲突(群体互动)、团队建设、领导行为 3.组织行为 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工作设计、组织文化与跨文化管理 4.组织外部情境 讨论组织与社会关系、环境对组织影响 四、组织行为学的学科属性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性的交叉性科学。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表现在: 1.跨学科性:与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管理学、经济学、政治学等学科相联系。 2.层次性: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和外部情境等层次。 3.应用性:学习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增强工作热情;理论方法与本土实际结合。 4.权变性:根据具体情况应用不同的管理方法。 五、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联系:都是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的科学,组织行为学是由行为科学发展而来的,是行为科学应用的一个领域。 区别: (1)行为科学研究人的一切行为,而组织行为学只是研究一定组织中的人的行为。 (2)行为科学着重于对个人需要、动机和行为的研究,组织行为学不仅对个人行为进行研究,而且把影响个人行为的环境、群体、组织及其相互关系作为重要研究内容。 2.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学 (1)组织行为学是管理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组织行为学对管理学研究有促进作用。 (3)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各有侧重。组织行为学主要研究组织内部个体、群体和组织系统的行为规律;管理学除了研究人的行为规律之外,还研究其它管理活动。如研究如何合理获取(配置)人力、物力、财力、技术、信息等资源。 3.组织行为学与管理心理学 (1)管理心理学着重研究心理活动规律,组织行为学着重研究人的行为活动规律。 (2)组织行为学是一门有更广泛理论基础的和有更大应用领域的学科,强调应用。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经济学等都是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来源。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心理学。 第二节 组织行为学的形成与发展 一、背景 二、早期探索 三、霍桑实验与人际关系学说 四、形成与发展 五、挑战与机遇 一、背景 1.传统管理阶段:生产社会化水平低,主要采用师傅带徒弟、经验管理。 2.古典管理阶段: 泰勒(Taylor)1911年发表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 法约尔1916年出版《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管理活动又划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五个职能,法约尔提出了管理的14条基本原则。 韦伯(Max Weber)是德国著名的管理学者,他在管理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所谓理想的行政组织机构模式 古典管理阶段思想: (1)方法标准化。进行方法研究,采用科学工作方法提高效率。 (2)用规章制度贯彻标准化方法,约束人们的行为。 3.古典管理理论及其局限性 它抹杀了人性的尊严,把工人视同机器和“经济人”,繁重劳动和严格监督的压抑,使得劳资矛盾激化。 过分强调采用标准化方法提高效率,工人长期从事着单调乏味的工作,对心理造成损害,工作效率反而降低。 二、早期探索 芒斯特伯格(Hugo Munsterberg)被人们称之为“工业心理学之父”,原籍德国的美国心理学家芒斯特伯格1913年出版《心理学与工作效率》一书,提出:(1)寻求如何使人们的智能与其所从事的工作最适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