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旅游合作法律问题分析-analysis on legal issues of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countries.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英文摘要
PAGE
PAGE IV
partners should establish a special tourism cooperation institution and build independent and characteristic dispute settlement mechanism to resolve the regions tourism disputes for the tourism cooperation between China and GMS countries to provide legal protection. And paper analyzes cooperation in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ourism resources and the tourist actors behavior to make the corresponding legal regulations so as to protect Chinas cooperati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with the GMS countries.
Key words: Regional tourism cooperation, China and the countries in The Greater Mekong Sub-region, legal issues , countermeasures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目 录
目 录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 II
1 引 言 1
HYPERLINK \l _TOC_250007 2 中国与 GMS 国家旅游合作的一般分析 2
HYPERLINK \l _TOC_250006 2.1 中国与 GMS 国家旅游合作背景 2
2.2 旅游合作法律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3
HYPERLINK \l _TOC_250005 3 中国与 GMS 国家旅游合作法律调整现状 5
HYPERLINK \l _TOC_250004 3.1 GATS 对旅游合作的法律调整 5
HYPERLINK \l _TOC_250003 3.2 CAFTA《服务贸易协议》中 GMS 各国对旅游服务的承诺 6
HYPERLINK \l _TOC_250002 3.3 GMS 国家经济合作中旅游合作协议 8
HYPERLINK \l _TOC_250001 3.4 中国与 GMS 各国旅游立法现状 9
HYPERLINK \l _TOC_250000 4 中国与 GMS 国家旅游合作法律调整存在问题分析 11
4.1 法律法规不健全 11
4.2 尚未建立完善的旅游合作机构 12
4.3 政府执法效率低下 12
4.4 没有独立的争端解决机制 13
4.5 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和保护 13
4.6 旅游者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14
5 中国与 GMS 国家旅游合作法律问题对策分析 15
5.1 立法保障 15
5.1.1 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 15
5.1.2 促进旅游便利化发展 16
5.2 建立区域旅游合作机构 18
5.3 加大政府监管力度 18
5.3.1 创建服务型政府 19
5.3.2 严格规范旅游经营者 19
5.4 构建独立的争端解决机制 19
5.5 合作开发与保护旅游资源 20
5.6 保障旅游者权益 21
6 结 语 23
致 谢 24
参考文献 25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
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引 言
PAGE
PAGE 10
1 引 言
澜沧江—湄公河流经中国、柬埔寨、缅甸、老挝、泰国和越南六国, 国际上将 这条河流所流经的中、缅、老、泰、柬、越六国的区域称为大湄公河次区域(Greater Mekong Sub-region,简称 GMS)。大湄公河次区域(GMS)经济合作,是 1992 年 通过亚洲开发银行作为领导,中国、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越南等六个分 布在澜沧江—湄公河沿岸的发展中国家,一起合作并参与的一个重要的次区域经 济合作机制。这个合作机制的根本宗旨具体是:通过加强次区域国家的联系提高 次区域的竞争力和实力,最终实现次区域的一体化,并作为一个成熟的合作机制 来促进本地区经济的高速、稳定发展。二十多年以来,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支持和 GMS 各国的共同努力下,已经在能源、环境、交通、农业、电信、贸易便利化、 投资、旅游和人力资源开发九个领域取得进展,被公认为是亚洲诸多区域经济合 作机制中一个成功的范例,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区域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