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0高中物理 第章 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习题课2 物体受力分析学案(含解析)粤教版1.docx

发布:2022-12-17约3.82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PAGE 5 -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习题课2 物体受力分析 学习目标:1.进一步熟练判定弹力的方向,能根据平衡法、假设法确定弹力的有无及方向。2.进一步熟练掌握静摩擦力、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判定及大小计算方法。3.学会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的方法. 静摩擦力有无及方向的判断 1。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接触面间有压力、接触面粗糙且有相对运动趋势. 2.平衡条件法 当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可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判断静摩擦力的存在与否及其方向. 3.假设法 利用假设法进行判断时,可按以下思路进行分析: 【例1】 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车上有一木箱.试判断下列情况中,木箱所受的摩擦力及其方向. (1)汽车由静止加速运动时(木箱和车面无相对滑动); (2)汽车刹车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3)汽车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 (4)汽车刹车,木箱在车上向前滑动时. 解析:(1)木箱随汽车一起由静止加速运动时,假设二者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汽车加速时,它将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说明木箱有相对于汽车向后滑动的趋势,所以木箱受到向前的静摩擦力. (2)汽车刹车时,速度减小,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是光滑的,则木箱将相对于汽车向前滑行.实际木箱没有滑动,说明木箱有相对于汽车向前滑行的趋势,所以木块受到向后的静摩擦力. (3)木箱随汽车一起匀速运动时,二者无相对滑动.假设木箱与汽车的接触面光滑,由于惯性木箱仍做匀速直线运动,木箱与汽车间无相对滑动,说明木箱与汽车间没有相对运动趋势,没有摩擦力. (4)汽车刹车,木箱相对于汽车向前滑动,易知木箱受向后的滑动摩擦力. 答案:(1)向前的静摩擦力 (2)向后的静摩擦力 (3)无摩擦力 (4)向后的滑动摩擦力 1.(多选)如图所示,有三个相同的物体叠放在一起,置于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现用水平力F作用在B上,三个物体仍然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B对A有摩擦力作用 B.B受到A、C的摩擦力作用 C.B只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 D.地面对C有摩擦力作用,大小等于F CD [假设B对A有摩擦力作用,则A受力不能平衡,与题目所给条件不符,所以B对A无摩擦力作用,A错误;根据力的相互性可知,A对B也无摩擦力作用,B错误;假设C对B无摩擦力作用,则B在水平方向上只受力F作用,不可能保持静止,与题目所给条件不符,故B受到C的摩擦力作用.由于A、B、C是保持静止的,那么地面给C的摩擦力大小为F,方向向左,所以选项C、D正确.] 摩擦力的计算 1。计算摩擦力时,应先判断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2.静摩擦力用平衡条件计算,其大小只与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有关,与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无关.静摩擦力在0〈f≤fmax内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 3.滑动摩擦力用f=μFN计算,其中FN为接触面受到的正压力.或用平衡条件计算,其大小只与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有关,与平行于接触面方向的力无关.也可用平衡条件计算. 【例2】 如图所示,用水平力F将木块压在竖直墙壁上,已知木块的重力G=6 N,木块与墙壁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求: (1)当F=25 N时,木块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当F增大为30 N时,木块仍静止,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3)当F=10 N时,木块沿墙面下滑,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思路点拨:①判断木块受到的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 ②木块与墙面间的正压力大小为F而不是G. 解析:分析木块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 (1)(2)木块静止,根据二力平衡,竖直方向上的静摩擦力等于重力,f1=f2=G=6 N,与压力大小无关. (3)木块沿墙面下滑时,木块与墙壁间的摩擦力为滑动摩擦力, f3=μFN FN=F=10 N 所以f3=μF=0.25×10 N=2。5 N. 答案:(1)6 N (2)6 N (3)2。5 N 静摩擦力的大小特点 静摩擦力是被动力,它可以在0~fmax之间变化,它与物体间的正压力无关,但是最大静摩擦力大小与正压力大小成正比. 2.将一张A4纸(质量可忽略不计)夹在英汉字典内,书对A4纸的压力为3 N,A4纸与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要把A4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  ) A.0.6 N     B.1.2 N C.2。4 N D.3 N C [根据f=μFN,得f=1。2 N,因为纸的上下两面都要受到书对它的滑动摩擦力,所以要把纸从书中拉出,拉力至少应为2.4 N,C正确.] 物体的受力分析 受力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对象,即首先确定我们要分析哪个物体的受力情况,研究对象可以是单个物体(质点、结点),也可以是两个(或多个)物体组成的整体. 2.隔离分析:将研究对象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