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工学(第七版)上册秦曾煌第二章全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例3: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 I。已知R1 = R3 = 2?, R2= 5?, R4 = 8?, R5 =14?, E1= 8V, E2 = 5V, IS= 3A。 (1) 求UOC =14V UOC = I3R3 –E2+ISR2 解: E1 I3 = R1 + R3 = 2A 解: (2) 求 R0 (3) 求 I R0 + R4 E = 0.5A I= R0 = (R1//R3)+R5+R2=20 ? 例2: 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 I。已知R1 = R3 = 2?, R2= 5?, R4 = 8?, R5 =14?, E1= 8V, E2 = 5V, IS= 3A。 2.7.2 诺顿定理 任何一个有源二端线性网络都可以用一个电流为IS的理想电流源和内阻 R0 并联的电源来等效代替。 等效电源的内阻R0等于有源二端网络中所有电源均除去(理想电压源短路,理想电流源开路) 后所得到的无源二端网络 a 、b两端之间的等效电阻。 等效电源的电流 IS 就是有源二端网络的短路电流,即将 a 、b两端短接后其中的电流。 等效电源 例1: 已知: R1= 5 ?、 R2= 5 ? R3=10 ?、R4= 5 ? E = 12V、RG=10? 试用诺顿定理求检流计中的电流IG。 有源二端网络 R = (R1//R3) +( R2//R4 ) = 5. 8? 因 a、b两点短接, 所以对电源 E 而言,R1 和 R3 并联, R2 和 R4 并联,然后再串联。 IS = I1 – I2 = 1. 38 A– 1.035A = 0. 345A 或:IS = I4 – I3 (2) 求等效电源的内阻 R0 R0 R0 =(R1//R2) +( R3//R4 ) = 5. 8? (3) 画出等效电路求检流计中的电流 IG a 2.8 受控电源电路的分析 独立电源:指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不受 外电路的控制而独立存在的电源。 受控电源的特点:当控制电压或电流消失或等于零时, 受控电源的电压或电流也将为零。 受控电源:指电压源的电压或电流源的电流,是受电 路中其它部分的电流或电压控制的电源。 对含有受控电源的线性电路,可用前几节所讲的电路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和计算,但要考虑受控电源的特性。 应用:用于晶体管电路的分析。 四种理想受控电源的模型 电压控制电压源 电流控制电压源 电压控制电流源 电流控制电流源 ? I1 (b) CCVS + _ U1=0 U2 I2 I1 + - + - 例1: 试求电流 I1 。 解法1:用支路电流法 对大回路: 解得:I1 = 1. 4 A 2I1 – I2 +2I1 = 10 对结点 a:I1+ I2 = – 3 解法2:用叠加原理 电压源作用: 2I1+ I1 +2I1 = 10 I1 = 2A 电流源作用: 对大回路: 2I1 +(3– I1)?1+2I1= 0 I1= – 0.6A I1 = I1 +I1= 2 – 0.6=1. 4A 1. 非线性电阻的概念 线性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成正比。 线性电阻值为一常数。 U I O 2.9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非线性电阻:电阻两端的电压与通过的电流不成正比。 非线性电阻值不是常数。 U I O 线性电阻的 伏安特性 半导体二极管的 伏安特性 I U O 非线性电阻元件的电阻表示方法 静态电阻(直流电阻): 动态电阻(交流电阻) Q 电路符号 静态电阻与动态电阻的图解 U I ? I ?U R 等于工作点 Q 的电压 U 与电流 I 之比 等于工作点 Q 附近电压、电流微变量之比的极限 2.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条件:具备非线性电阻的伏安特性曲线 解题步骤: 写出作用于非线性电阻 R 的有源二端网络 (虚线框 内的电路) 的负载线方程。 U = E – U1 = E – I R1 (2) 根据负载线方程在非线性电阻 R 的伏安特性曲线 上画出有源二端网络的负载线。 E U I Q U I O (3) 读出非线性电阻 R 的伏安特性曲线与有源二端网 络负载线交点 Q 的坐标 (U,I )。 对应不同E和R的情况 E I O U 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图解法 负载线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