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生物多样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看起來和人類生活沒有直接關係的許多生物,都各自扮演著特定的生態功能,在維持生態平衡上有所貢獻 可說它們是無償的提供人類賴以生存的乾淨空氣和水等環境 二十世紀人口數快速上升,住宅及公共設施需求也相對地增加,使動、植物的棲息地不斷的減少和破壞。 人類大量使用交通工具及工業生產,空氣中的各種汙染物一直增加 臭氧層被破壞、森林面積快速減少,許多物種因而滅絕,生物多樣性不斷下降 例如:臺灣梅花鹿在17世紀時滿山遍野,根據文獻記載,在1638年那一年共獵獲了十五萬一千四百張鹿皮 因這種長期過度獵捕,使得野生的臺灣梅花鹿竟然絕跡 臺灣梅花鹿 民國 73年墾丁國家公園管理處開始進行梅花鹿的復育計畫,及至今日仍在持續進行中 又如:臺灣地區水資源愈來愈不足,除了珍惜水資源外,原本還可以尋找耐旱性的野生水稻品種加以育種,但因過去不斷的破壞自然環境,許多野生稻種已絕種,這種不可逆的生物資源損失,讓我們面臨的問題更不易解決 維護生物棲息的環境,才能促使生物的多樣性高,如此生物間所形成的食物網才會較複雜 這樣一來,縱使有一物種消失,則該種生物所擔任吃與被吃的功能,較易由食物網中的他種生物替代,而生態系受干擾後也較容易恢復平衡。 相反的,生物多樣性小的環境,若其中某一物種突然消失,則可能沒有別種生物可替代,生態系將較難以維持平衡與穩定 人類也將間接受害,所以人類要永續生存與發展,必須先了解地球中各種生物的特性,進而設法維持其生存,以保持高的生物多樣性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的意義 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 是指地球上大氣、陸地及海洋等各種環境,所孕育的各式各樣之生命形式。 生物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地球上各種動物、植物、微生物 基因多樣性:它們所擁有的基因 生態系統多樣性:賴以生存的各種環境的組合 2-1.1 物種多樣性 物種多樣性(species diversity): 是指一生態環境中不同物種的數量 物種多樣性 要比較兩個地區物種多樣性的高低,生態學家常以物種豐富度及物種均勻度來判斷。 物種豐富度 物種均勻度 物種豐富度 指物種的數目,物種數目愈多則豐富度愈大 物種均勻度 若兩地區中的物種數目相同,則區域中每一物種的個體數目愈相近者稱為物種均勻度高 均勻度愈高的地區,較不會因某一物種的個體數繼續減少,產生物種滅絕的現象,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因而也較高 2-1.2 基因多樣性 基因多樣性(genetic diversity): 是指同一物種的個體間遺傳性狀的差異 例如: 人有不同的血型和膚色 玫瑰有不同的花色 果蠅眼睛有不同的顏色等 同種個體間遺傳的差異通常是因生存的環境不同,歷經長久適應、天擇的結果 基因庫(gene pool) 同一物種有許多不同的基因型,這些基因型的總和稱為基因庫(gene pool) 基因庫愈大,代表基因種類愈多樣化,個體間的差異性高,這個物種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也相對地提高 2-1.3 生態系多樣性 生態系多樣性(ecosystem diversity)又稱為棲息環境多樣性 生物棲息環境的多樣和生活其中之生物的多樣性聯結 地球上有各種不同的生物棲息環境,各自孕育著不同的生物,通常生態系多樣性愈高的地區,物種多樣性也高 熱帶雨林 草原地區 熱帶雨林:溫度高、雨量多,孕育的植物種類繁多,森林層次複雜,棲息環境較多變化,動物種類因而也多 草原地區:雨量少,有乾、雨季之分,可提供生物棲息的環境較少變化,動、植物種類少,所以物種多樣性就比熱帶雨林低。 臺灣地處亞熱帶、熱帶,四面環海,氣候溫暖潮溼,因而孕育出各式各樣的生物,如:肉眼看不見的細菌、原生生物及肉眼可見的植物、動物,種類之多,不可勝數 圖2-1 臺灣的一些特有種生物:A.臺灣獼猴 圖2-1 臺灣的一些特有種生物:B.翡翠樹蛙 圖2-1 臺灣的一些特有種生物:C.烏來杜鵑 圖2-1 臺灣的一些特有種生物:D.臺灣萍蓬草 小 常 識 台灣的面積有3萬6千平方公里, 約佔地球陸地面積的0.03%, 目前已知的臺灣生物物種約占全球已知生物物種的4% 臺灣的生物資源是相當的豐富 2-1.4 維持生物多樣性的重要性 生物棲息環境變化多 生物的數量和種類多 食物網愈是錯綜複雜 人類的食、衣、住、行、育、樂,可以說都是直接或間接仰賴其他生物 有些生物目前雖然沒有明顯用處或甚至有害,但隨著環境的變遷、新疾病的產生、資源的不足及科技的發展等,可能將會變得很有價值 例如: 野生動、植物,在需要時可當作食物或藥材 蒼蠅會傳染疾病,但卻是芒果樹的傳粉者,與芒果的收成量密切相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