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两岸经贸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协动性-审计与经济研究.pdf

发布:2017-10-04约2.53万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国民经济 两岸经贸、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协动性 ———基于VECM模型的实证分析 邓利娟,范  芹 (厦门大学 台湾研究院,福建 厦门361005) [摘  要]在相关理论和两岸经贸发展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递因素和机制,实证研究 两岸贸易强度、直接投资强度和产业结构相似度与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因果关系,结果显示:虽然两岸贸易与台商投 资是两岸经贸往来的主要形式,但这对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变化并未产生直接作用,说明两岸之间并未形成实 质性的经济互动;产业结构相似度是两岸经济周期协动性变化的主要原因,这预示随着两岸经贸的密切发展、产业 合作的深入进行和大陆产业结构的升级,两岸经济结构特征逐渐趋同且紧密联接。 [关键词]两岸经贸往来;经济周期协动性;产业结构相似度;两岸经济合作;贸易强度;直接投资强度;两岸经 济一体化 [中图分类号]F7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8750(2014)02 0031 08 美国次贷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演变成全球经济危机的事实引起了人们对经济周期协动性的关注 与探索,同时,经济周期协动性的传递因素也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中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经 济结构的高度相似往往会加剧外部冲击在区域内各经济体之间的传导速度,而拥有近在咫尺区位优 势和同种历史渊源的大陆与台湾在经济上都具有高度依赖外需的特征,这使得海峡两岸面临的考验 尤其严峻。 随着两岸经贸合作的日益密切,尤其是2010 年6 月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简称 ECFA) 的签署,两岸经济迈向正常化、制度化和自由化的合作进程。 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加速推进使得有关两 岸经济周期研究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得以凸现。 大陆与台湾经济周期是否同步、两岸经济周期的波动 关联性存在哪些影响因素都成为两岸学者的研究热点。 但两岸经贸往来并不是国与国之间的交流范 畴,而是属于同一国不同关税区之间的经济联系,究竟二者之间的经济周期协动性如何,传导机制是 否具有其特殊性,这些是本文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近两年来,两岸经济关系进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合作局面,可以用“突飞猛进”四个字来形容。 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两岸经济的周期协动性及其传导因素显得非常符合时宜,同时,这也能为两岸 更好更深层次地开展经贸合作、促进两岸经济的共同繁荣和共同应对全球经危机提供重要的理论和 实践依据。 一、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在经济周期协动性传递因素的研究中,作为经济体之间交流互动的两个主要渠道,国际贸易和直 [收稿日期]2013 09 08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9BJL057);2013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3221020) [作者简介]邓利娟(1959— ),女,广东大埔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985工程”台湾研究创新基 地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范芹(1984— ),女,安徽阜阳人,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两岸经 济、人力资本。 ·31· 邓利娟,范  芹:两岸经贸、产业结构与经济周期协动性 接投资自然受到学界和政界的广泛关注。 根据国际贸易理论,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途径可以总结 为资源配置效应、对外贸易乘数效应、规模收益递增效应与技术进步效应。 因此,经济体之间遵循比 较优势原则进行贸易往来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国内相关宏观经济变量(消费、投资与储蓄),进而影 响经济波动的频率和经济周期协动性。 具体来讲,按照要素禀赋理论和比较成本理论,各国可以通过 贸易往来弥补和丰富生产要素的使用,从而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生产力的提高,使投资和消费等福 利得到提升。 凯恩斯贸易乘数效应认为,在开放经济中,一个国家的有效需求包括内部需求和外部需 求,内部需求由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构成,外部需求则由对外贸易决定。 同时,出口和国内投资一样 对国民收入具有倍增的乘数作用,进口则和国内储蓄一样对国民收入具有倍减的乘数作用。 新贸易 理论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则强调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认为国际贸易不仅能使技术得以扩散,而且市 场上产品的激烈竞争也能促使一国进行技术革新,进而带动国内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 国际直接投 资则可以通过资本积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