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与经济周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货币与经济周期》论文 评析
当前金融危机引发了对主流经济思想的反思,部分非主流的经济思想得以获得重视。《货币与经济周期》这篇文章通过比较后凯恩斯学派与奥地利学派的异同,由此构成了对主流理论和方法的批判的基础。另一方面,两者在基础认识上仍然存在着重大差异。这种差异突出的表现在方法论个人主义与总量分析方法的对立以及对企业家。市场过程等方面的不同理解。
当前的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笼罩在新的大萧条阴影之中。危机往往会引发经济思想的反思和理论的重大变革。对于当前的危机的理论反思尚在进行之中。人们对危机产生的直接和表层因素的认识较为一致。而对于更深层次的根源探究和应对措施方面则存在着 激烈的争议。对金融危机直接动因的认识包含着一些观点。首先,在有效监管缺失的条件下,过度金融投机导致了金融泡沫。当前危机时金融道德风险和泡沫破灭的过程。其次,由于人们对金融危机的形成的根本原因,人们无法达成一致意见。一些人相信这场危机意味着经济自由主义在实践中的失败。
这篇文章比较了后凯恩斯与奥地利学派在经济周期货币方面的思想和方法后发现,这两个学派有着重要的理论共识。与主流思想相比较,这两个学派强调了一些共同的理论主题。包括不确定性与周期,历史与时间以及货币内生等。另一方面,这两者在方法论的基础上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对不确定性与企业家等认识的不同,并最终导致 了双方的最终结论的对立。
自凯恩斯革命以来,货币对于经济的重要性得到了普遍认可。他打破古典经济思想之中的货币中性的神话。并建立了相关的经济模型:货币需求M由流动性偏好函数L中的利率i决定。储蓄则只与收入有关,从而利率不再由投资和储蓄共同决定,货币需求也与收入水平失去联系。然而,后凯恩斯主义者则对此思想引入到静态均衡的主流范式之中并加以批判,并将凯恩斯学派的货币利率思想扩展到金融领域。
如果没有国家对货币的发行的独家垄断,货币实际上是中性的。然而,凯恩斯则坚持了货币非中性的思想。坚持货币对经济的影响无论是在非国家控制还是在国家垄断条件下都非常重大。是导致经济不稳定的重要因素。从而问题不是政府对货币是否要控制,而是如何能够更好的控制。
在《货币与及经济周期》中,阐释了对不确定性与与历史时间及预期等问题。不确定性与风险的区别在经济分析方法中存在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不确定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中,正是企业家在个人决策和计划协调过程背后的驱动力量。成功的企业家依靠警觉和洞察能够发掘市场之中的不协调,然后采取行动以获得利润。
在此篇文章中,无论是后恩斯学派还是奥地利学派,其货币经济周期形式化的模型都未能清晰全面的反映其思想关键的所在、这也从一个侧面显示了主流形式化的局限。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给予了后凯恩斯主义和奥地利学派及其经济思想得到重视的机会。不确定性和历史时间的观点应该的到重视和深入的研究。然而,在经济学的方法论上也应保持多元化的趋势。多种思想和方法的交流和相互借鉴无疑是有益于经济学和经济的而发展。两个学派在对主流经济学方法论的批判上是有力的。但是两者无法提供主流之外的可供替代的经济学范式。
西方主流的经济学术观点以及政治共识上都坚持自由市场的底线,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的局面出现的可能性不大。在面临的金融危机之中,虽然西方社会政府的直接干预依然存在,但理论的共识仍然偏向于注重货币政策的间接作用。然而凯恩斯货币学派的货币内生理论实际上对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也提出了挑战。
奥地利学派的逻辑要求取消货币发行的国家垄断,建立起自由竞争的货币体系的理论设想,在货币资本全球化与民族国家政治和经济相互隔离并存的前提下,短期内难以获得检验。后凯恩斯与奥地利学派的观点会对主流理论以及现实产生怎样的影响,哪一个学派更能获得认可,这些问题相信正如美国谚语所言,时间会给出解答。
将金融危机的责任完全归咎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过于简单,其他一些重要因素,比如全球化的背景下的金融资本结构和秩序的失衡等原因可能是美联储错误利率的根源。当前的危机反应了主流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局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