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方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研究方案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的政治、经济和科技发展需要新一代人才,掌握知识和具备学会知识与运用知识的能力成为对人才的基本要求。由此,我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英语教育的意义和学科价值。教育部明确规定:从2001年秋季开始,县城、城市小学从三年级起开设英语必修课程,并不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说几句英语,更主要的是为未来多元化地球村中公民的生存和发展做准备,使他们能为更好地利用信息技术进行知识创新做准备。近年来,英语课程已从单一的学科教育转向全人教育,升学教育转向终身教育,特别重视英语学习策略和能力的形成,为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传统小学英语教学以教师、教材、课堂和知识为中心,教师以讲授为主要教学形式,学生缺少个性化的学习空间,语言学习被作为单纯知识记忆,机械模仿成为主要的学习途径,教学中大量被动积累词汇,背诵语法、规则、句型,机械操练充满课堂,忽视学习能力的形成和学习策略掌握的培养。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而具体的目标,就是要改变至今仍普遍存在的学生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探究式学习。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研究实施运用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将十分必要,它对改变教师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有着较深远的意义。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所说的“探究式课堂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与点拨之下,学生以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形式,以教材为基本内容,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在探究中创新,从而达到挖掘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他们终生学习而奠定基础。
理论依据:
1.《英语课程标准及解读》中的论述:教师应设计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促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在英语学习的领域,“探究学习”的本质就是,学生基于自身的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亲身的体验主动获取知识或信息,应用知识或信息去解决问题,完成交际任务。简言之,教师要把学生能够自己独立做的事情都给学生留出空间,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去选择、决定,去思考、实践、体验、感悟,去创造、应用。
2.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
接受者,而应是获取信息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3.波利亚所提倡“主动学习”的原则,他认为:学习任何东西的最好途径是自己去发现,为了有效地学习,学生应当在给定的条件下,尽量多地自己去发展要学习的材料。
4.建构主义理论(Constructivism)观点:“给学生提供活动的时(思维时间)空(思维空间),让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老师指导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强调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建构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达到对知识意义建构的目的,为创新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研究目标
通过课题的研究,期望教师从改变自身教学方式的角度出发,改变学生
原有单纯的、被动接受、大运动量反复操练的学习方式,从而建立和形成旨在充
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
通过课题的研究,期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探究式课堂教学活
动,亲身体验理解和应用探究式学习方法,从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实践和创新能
力。
3. 通过课题的研究,期望对教学内容、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进行
研究与不断改善,在理论上构建小学英语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
4. 通过课题的研究,期望提高我校英语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并形成英语学
科教学特色。
研究原则
1.科学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必将会遇到很多的实际困难,我们必须坚持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边实践,边反思,边总结,边改进,创造性
地开展实验工作,使实验工作顺利达到既定目标。
2.实践性原则。探究式教学不同于简单地学科知识传授,不是先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再通过事实加以验证,而是强调以体验、实践为主,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亲历探究过程、体验感受探究过程来获得新知,培养自主
能力和创新精神。
3.问题性原则。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苏格拉底说过:“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的诞生。”探究式教学不首先
呈现所要学的定论性知识,而是通过利用挂图、实物、音乐、多媒体等手段创造
符合需要的问题情景,来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选择问题、探索问题直至解决问题。
当然,并非所有问题都能引起学生兴趣与探究,只有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才能激发
学生的探究兴趣。
4.主体性原则。探究式教学不是教师的满堂灌,教师也不再是教学的中心。从教学内容的选择来看,探究式教学必须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实际出发,关注学生已有的经验;从教学过程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