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武伟-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PAGE
PAGE 5
2011年河南省小学数学论文评比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王武伟
洛阳市伊川县高山镇晁沟小学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
洛阳市伊川县高山镇晁沟小学 王武伟
邮箱: HYPERLINK mailto:w.an163.com w.an163.com 电话摘要:随着当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推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作为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主要学习方式,在许多中小学校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的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本文笔者根据数学学科特点及数学教学中容易出现的常见问题,从建立合理的学习小组、??效指导课前预习、 合理设计导学案、把握合理的小组合作探究时机、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实行多元评价等六个方面论述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要点,旨在增强该学习模式的有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对传统班级授课的一种改革,符合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小组合作学习旨在促进学生在小组中互助合作,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达成共同的学习目标,又以小组的总成绩为奖励依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策略体系。当前 ,小组合作学习还存在一些不如人意的地方:有的小组分工不明确,学生显得手忙脚乱,降低了合作的效果;有的小组活动流于形式,看似“热热闹闹”,其实是一种摆设;有的学生积极性不高,自学不认真、走过场:有的教师为急于完成教学进度,合作还未深入,就草草收兵;有些讨论的问题缺乏挑战性,不具备合作性等等。
解决以上问题实质上就是如何提高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问题,因此,笔者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建立合理的合作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强调人际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促进功能。小组合作的目的是让每个小组成员在相互交往、相互交流、相互启发和相互补充中,都有所收获。如不做任何安排,任由小组成员自由结合,任其发挥,那么就如同一般散沙,七嘴八舌,你说你的,我说我的,谁也不理谁,学生从小组合作中得不到任何提高。因此合理安排好合作小组显得特别重要。如可将班上的学生根据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5—6人分成一组,以小组为单位换分为A\B\C\生。所谓的的“学困生”即上课所说的A生,B为中等生,C为优等生。然后,座位设计最好以“长方形”或“T”型结构,以便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局面。接着,再给每个小组分好工:一名组长,负责组织讨论与合作;一名操作员,负责具体的操作;一名记录员,负责记录并整理本组讨论或合作成果;最后,还有汇报员,要求全体小组成员谁都可以汇报,特别是A生,鼓励积极发言,那么本小组得分就越高(每组不同层次学生展示,得分不同。A生3分B生2分C生1分)。由组长负责安排汇报员。当然,各小组成员的分工不是一直不变的,过一周期后,变换小组成员的角色,让每个学生对每个角色都有了解,都能胜任,都能得到锻炼,更有利于课堂教学。
二、有效指导课前预习,使之学习习惯化,为小组合作学习铺路搭桥。
学生根据导学案的课外学习提示和要求,利用课余时间,对与新课相关的已学知识点进行温习,利用图书馆、网络、教师家长等课程资源搜集与新科相关的背景资料等,不仅使学生培养了主动探究新知、搜集整理资源的能力,而且更让学生明白了哪里学会了,哪里自己还不懂,有利于在课堂上加以探究。同学们的课前预习具体做到以下几点:
1、 预习时,在课前教师发给学生导学案,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内容进行预习,把不理解的词语、句子和题用铅笔画出来,试着查资料尽量去理解。
2、 遇见动手操作的,能做作的尽量做,不能的小组做。
3、 整理出自己不理解的内容,把它问题化,放在课堂上交流。
三、 明确学习目标,下发导学案,及时检查。
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如果自学目标不明确,会导致学生自学不认真、走过场,结果自学课成了一种自由放牧式的低效课堂,教师的主导作用根本没有得到体现。
首先,教师应该把自主学习目标明确的写在导学案上,下发各学习小组。使整个教学过程紧紧围绕将学习目标进行,增强学生学习的针对性,自觉性。
第二、自学过程中要求不交流、不讨论。这个过程要求学生独立自主完成,充分发挥个体的积极能动性,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三、自学后,必须安排一个检查环节,检查学生们的自学效果。譬如数学课:明确告诉学生,时间一到,作业全部上交,小组间交流互改。要求每个小组要充分讨论,评出优秀作业当堂演板;如果谁的作业,完全是不负责任的应付,也可当堂演板,并常让其他同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