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导致成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学记》指出,“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所谓“长善”,就是鼓励学生发扬其优点,从而激发他内在的发展潜能。赏识每一位学生的长处,肯定他成长过程中的细微进步,让他不断有成功的体验,对学生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要求,在教育幼儿接触社会时,幼儿园要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赏识教育正是贯彻这一精神的具体方法。???? 当每一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交到老师手上时,那是充满了多少期待和希望啊。社会在进步,现在的家长都很重视教育,这是好事。可也经常听到一些家长抱怨,“这孩子怎么了?”、“来越不听话”、“你看看,人家隔壁××比你能干,人家钢琴弹得多棒啊!”……等等。长此以往,孩子的自信心没有了,当然也就好不了。美国有部电影,表述了一群孩子比赛爬山。大家都争先恐后地向上攀登,相继冲过了终点线,只有一个孩子落后在后面,吃力地迈着步。镜头拉近,原来孩子的腿有点残疾。孩子显出了沮丧的神情,爬,还是不爬,思想在斗争,这时候,若是同学们扶着他爬上山去,他内心感到的不是成功的喜悦,而是弱者的耻辱。若同学们都嘲笑他,他就会被抛入冷酷的世界,失去了爬山的勇气,他将永远爬不到终点。结果怎样呢?全班同学齐声地呼喊他的名字,为他欢呼:“你真棒!加油啊!”孩子心头一热,擦去了额头上的汗,迈开坚定的步伐。近了,近了……终于到了终点。全班同学拥上去,将他抱起抛向天空,并高声欢呼着,仿佛他才是凯旋的冠军。孩子得到了做强者的机会。爬山留给他最深的感受是:我受到了尊敬,我是强者。一句“你真棒,你真行!”让孩子得到了“行”的滋润,感到自己是好孩子,巨大的潜能便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孩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与甜头。??? ?我曾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调皮、不守纪律,不爱学习,让班主任头痛的学生,被安排在一个特殊的角落——前门靠墙的地方。后来来了一位新的数学老师,他仿佛特别喜欢这个坐在角落里的孩子,出去进来都要摸一摸孩子的头。孩子开始喜欢数学老师,每天都渴望他来上课,成绩也就一天一天地好起来。许多年过去了,这位孩子已是一位有成就的数学家。说起当年的老师依然是泪光闪,饱含深情:“他是我的太阳,他让我的前方一片光亮。”一句话,一个动作,竟足以改变人的一生!这难道不值得我们深思。数学老师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动作,绝对不是偶然,而是出于心对心的理解,心对心的呵护。每个孩子就是一个世界。教师通过自己的言行、评价,哪怕一举手、一投足、一个眼神、一个微笑等各种有益的方式,都是向孩子传递爱的信息、赞赏的信息、期待的信息,都能使孩子的心灵得到呵护。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之一是渴望得到赏识,也就是渴望被关注、被重视、被看得起。一个赏识的微笑,就像阳光照在含苞待放的花朵上。对一个渴望赏识的孩子而言,这很可能是孩子一生的转折点。赏识就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 我读初中时,班里曾有一位经常逃学、旷课、身背处分却还带领同学捣乱、让妈妈绝望、让老师头痛至极的男同学小A。小A唯一的优点是踢球踢得特棒。那时我们的班主任Z老师是一个非常严厉和冷酷的人。小A很贪玩,不完成作业,上课还有个爱讲话的毛病,总被老师罚。有一次踢球,没做作业,被老师罚写检查,老师说写得不够深刻,重写,误了两节课,不知道老师讲了什么,也不知道老师留的作业,又没法完成,结果又继续写,又耽误课,偏偏每天第一节课又总是Z老师的数学课,几次之后,就听不懂了,测验也只能得10多分。每次作业不完成,Z老师就不让他上课。再后来,这同学干脆三天两头旷课,有时一个星期不来学校,来了,Z老师又叫写检查,不写,老师把他的书包扔出去,请家长来。每请一回,小A回家肯定又遭殃一回。到后来,小A几乎天天被赶出去。有次学校参加市里的足球比赛,全班同学都选举A参加,可班主任就是不让他报名参加。班上同学为他求情,结果,老师宣布谁再和A说话,必定严惩不贷。从这以后,小A开始恨老师了,专跟她对着干,在课堂上故意捣乱,非气得她动怒不可,要么上课端碗馄饨去吃,要么泡方便面在课堂吃,或者上课听耳机,或躺在桌上睡觉。老师气得骂他是猪,结果第二天,老师的大衣领子上被涂上胶水,鞋子里沾上吃完的口香糖,挂在办公室的钥匙也被偷偷扔掉了。???? 又一个新学年开始了,换了班主任,小A同学兴奋得不行,给同学个个打电话。开学报到的时候,一般都是班干部留下打扫卫生。新的班主任T老师找来小A,问他能不能也留下为班里做值日,小A那天值日做得最卖力,T老师当着全班表扬了他,又让他介绍自己,A说:“氏我喜欢踢球,不爱学习,纪律也不好,爱花钱,还有旷课,上课吃泡泡糖……”未了,又加上一句“我是个坏孩子。”听得全班同学哄堂大笑。没想到T老师却没笑,而是很温柔地对他说:“你不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