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8届高三一轮复习复习课件第五章第1讲.ppt

发布:2018-04-11约5.65千字共4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D B C 1.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原理,分析河流径流量减少对下游自然环境的影响? 径流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海水倒灌,土壤盐碱化加剧,水质变差;来水来沙的减少,使沿岸土地肥力下降,河口附近海域渔业资源减少;海水入侵,海岸线侵蚀加剧;湿地减少,影响动植物的生长与栖息;蒸发旺盛,气候更加干旱,大陆性更强;荒漠化加剧,下游生态环境趋向恶化。 2.一般情况下,河流上游植被破坏,对下游、中游的河床和湖泊以及下游三角洲有何影响? 提示:上游植被破坏严重,会引起水土流失,河流含沙量增加;中游河床和湖泊淤积,导致河床抬升和湖泊蓄洪能力降低,易引发洪涝灾害;河流入海口泥沙淤积,河口三角洲面积不断增加。 3.在半干旱绿洲地区,若上游引水过度,会对下游带来哪些影响? 提示:上游引水过度,会导致中下游水量减少,下游植被缺水死亡,加剧土地荒漠化的发生;或下游湖泊因注入水源减少而萎缩,周围区域生态环境恶化。  4、影响土壤厚度的因素有哪些? 提示:植被覆盖率高,一般土层比较深厚。植被覆盖率和气温、蒸发、降水等因素有关。热带雨林带厚度一般大于草原带,荒漠带土壤厚度一般较薄。 [温馨提示:如有时间请以2013年安徽卷32~33题为例巩固该探究点] 5、水循环、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6、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 7、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途径有哪些? 8、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有哪些? 9、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栏目导引 知识梳理自主探究 核心归纳重难突破 图表解读典题例证 随堂巩固同步测评 课后达标检测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第1讲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第五章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8高考导航 考纲展示 1.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2.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感悟高考 2012年广东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 A.缓解全球变暖 B. 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 答案: A 解析:此题关键是对海洋“生物泵”的理解,能够对大气中CO2 浓度进行调节,可能增加或减少CO2浓度,则该作用可能缓解全球变暖。 考点定位:该题考查植物的大气中CO2 浓度进行调节作用。 切脉高考 本讲常考查的形式如下: 1.常结合地理事物分布示意图,考查不同自然地理要素(如降水、温度、蒸发、植被、土壤)等之间的关系。 2.常结合某地理环境变化示意图,考查变化的原因及其反应的地理环境特征。 3.常结合河流水文特征尤其是含沙量的变化考查对河流中下游地理环境的影响。 4.常结合地形剖面图,考查地形、植被、地表组成等对地下水的影响。 5.常结合区域地形图考查沙洲、风力等自然环境特征。 6.常结合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考查对周围地理环境要素的影响等。 复习提问: 1、自然地理环境是由哪些地理要素组成的? 2、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的途径有哪些?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有哪些? 4、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一、地理要素间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交换 1.地理要素:包括_________、水、岩石、生物、土壤、地形等。 2.物质迁移和能量交换的途径: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_________物质循环等过程。 大气 岩石圈 二、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新功能 1.生产功能:合成_________的能力,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________。 2.平衡功能:各自然地理要素通过物质和能量交换,使自然地理环境的性质保持稳定的能力。 有机物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三、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1.自然地理环境具有____________过程。 2.地理要素的变化会“牵一发而动全身”。 3.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还体现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联系, 一个区域的变化不可避免地影响到其他区域。 统一的演化  地理要素间的物质与能量交换 构成地理环境的岩石、土壤、大气、水和生物等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通过水循环、生物循环和岩石圈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能量交换与物质运动,推动地理环境的整体发展变化。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环节 物 质 循 环 简 图 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径流(地表径流、地下径流) 呼吸作用、光合作用、分解作用 冷却凝固、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变质、重熔再生 水循环 生物循环 岩石圈物质循环 能量 意义 太阳能(蒸发、水汽输送)、重力能(降水、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