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价值探讨
[摘要] 目的 探究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 以2015年10月―2016年12月来该院接受救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以及78名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体检组)作为观察对象,对所有观察对象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研究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和体检组患者之间的SDNN、SDANNindex、SDNNindex、rMSSD、PNN5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检组患者日间和夜间的SDNN、rMSSD、PNN5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实施心率变异性分析具有较显著应用效果,有助于早期诊断自主神经功能受损,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糖尿病;效果
[中图分类号] R58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7)08(a)-0045-02
目前发现糖尿病神经病变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机率较高,在一定程度上威胁了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有必要对患者实施尽早诊断和治疗[1]。2015年10月―2016年12月该院对糖尿病患者、健康体检者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探究心率变异性在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来该院接受救治的78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以及78名同期来该院行健康体检者(体检组)作为观察对象。糖尿病组78例患者年龄为53~79岁,平均(53.69±5.73)岁,男女分别为45例(57.69%)、33例(42.31%);糖尿病患病时间为4~14年,平均为(8.68±2.74)年。体检组78名体检者年龄为50~79岁,平均(53.75±5.69)岁,男女分别为44名(56.41%)、34名(43.59%)。糖尿病组和体检组患者的资料经对比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可对比。
经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许可同意后实施研究,且所有观察对象对研究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观察对象均对研究知情同意;②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③观察对象年龄均大于20岁;④观察对象均接受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进行心率变异分析。排除标准:①房颤、房扑、室速、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者;②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急性心肌梗死、急性心功能衰竭者;③近期服用过影响心率的药物患者;④不符合纳入标准者。
1.2 方法
对所有观察对象均实施动态心电图检查,具体检查方法为:使用美国进口的DMS动态心电图系统对所有观察对象实施检查,于上午8:00开始至次日上午8:00结束,详细记录观察对象的检查结果,确保有效采集时间超过23 h。检查结束后,对所有观察对象的结果进行心率变异分析。
1.3 评估指??
研究对比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率变异性结果,主要对观察对象的SDNN(全程正常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index(全程记录中每5 min平均R-R间期的标准差)、SDNNindex(全程记录中每5 min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值)、rMSSD(全程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值)和PNN50(全程内差值超过50ms的连续正常R-R间期所占的百分率)进行比较分析,同时对观察对象昼夜时间段的心率变异性指标进行分析,其中日间为早6:00-晚21:59,夜间为晚22:00-早5:59。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研究结果
2.1 比较两组观察对象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糖尿病足患者和体检组患者之间的SDNN、SDANNindex、SDNNindex、rMSSD、PNN5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比较糖尿病组患者昼夜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糖尿病组患者日间和夜间的SDNN、rMSSD、PNN50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比较体检组患者昼夜的心率变异性结果
体检组患者日间和夜间的SDNN、rMSSD、PNN50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2],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和糖代谢紊乱、血流动力学改变、自由基损伤等因素具有较紧密的联系,当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自主神经病变时,其体内的氧自由基和抗氧化防御系统处于失衡状态,且容易对调节心脏的迷走神经及交感神经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较多研究证实,当机体自主神经病变严重时,可增加机体发生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所以,较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