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 比一比 (教案)北师大版二年级数学下册.docx
第5课时比一比(1)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教材第27页“比一比”及相应的练习。
内容简析
问题串1:学习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大小比较,借助数位顺序表明确位数少的数最小。
问题串2:借助数位顺序表,理解位数相同时,最高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大。
问题串3:探究位数相同、最高位上的数也相同时,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问题串4:比较多个大数的大小,理解把多个大数大小排序的方法。
教学目标
1.结合“比一比”的现实情境,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借助“猜数游戏”活动,感受估计在生活中的作用,发展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初步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能够用符号表示万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难点
熟练掌握数位相同、最高位数字也相同的数的大小比较方法,发展数感。
教法与学法
1.教师采用观察引导法教学,体会两个数的大小关系,掌握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方法,进一步感受大数的实际意义。
2.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法学习,学会借用数位顺序表探索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发展数感。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导入课题
课件导入法:(课件出示名山风景图)四座名山的风景多么迷人,你们想去这四座名山游览吗?知道它们的海拔高度吗?它们的海拔高度分别是:黄山海拔约1865米,香山海拔约575米,泰山海拔约1533米,华山海拔约2155米。这四座名山中,哪座最高?哪座最矮?这就需要比较大数1865、575、1533和2155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一比。(板书课题:比一比(1))
【品析:通过创设游览名山的情境引入教学,拉近了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激发学习兴趣。】
图片导入法:在名山王国里有很多小伙伴,它们海拔高度不同,风景独特,它们分别来自天南地北,今天我们来看其中的四座名山。(课件出示四座名山图片)
师:四座名山中,谁最高?谁最矮?如何给它们按海拔高低排序?今天我们就来比较它们的高矮。(板书课题:比一比(1))
【品析:通过美丽的图片引入,把数的大小与名山家庭中的成员高矮相联系,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第27页主题图。
问题串1:谁最矮?
师:看一看,读一读四座名山的高度,你会提出什么问题?
生:四座名山中谁最矮?谁最高?
师:我们先来研究第一个问题“谁最矮”。先自己尝试着比一比,找出谁最矮,同桌互相讨论交流。
学生尝试比较活动。
师:同学们都有了“谁最矮”的答案,下面就来汇报一下你们比较它们高矮的方法和结果吧。
生1:我用找“中间数”的方法比较,四个数都和1000比。四座名山中,香山的海拔低于1000米。其他的都高于1000米,所以香山最矮。
生2:我用比较位数的方法,位数多的数大,位数少的数小。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中,香山的海拔是三位数,其他的都是四位数,三位数比四位数小,所以香山最矮。
生3:我把四座名山的海拔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中,“575”的位数最少,它最小,说明香山最矮。
师:比较大小,可以借用“中间数”,可以借用数位顺序表,还可以直接比较位数的多少。
【品析:通过引导学生自我尝试和汇报交流,体会大小比较方法的多样性。】
问题串2:谁最高?
师: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个问题“谁最高”。大家可以相互讨论交流。(同桌之间尝试比较活动)
师:同学们讨论的很激烈,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或者你有什么困难?
生1:海拔是三位数的香山最矮,直接比较黄山、泰山和华山的海拔高度就可以了。1865、1533、2155都是四位数。我先找“中间数”1800,1533比1800小,1865和2155都比1800大。我又把“中间数”改为1900,1900比1865和1533大,只有2155比1900大,这样我就知道华山最高。
生2:我直接找“中间数”2000,2000比1865和1533都大,只有2155比2000大,这样就知道华山最高。
生3:我借用数位顺序表比较,把黄山、泰山、华山的海拔高度写在数位顺序表中,三个数都是四位数,先看最高位上的数,千位上21,肯定2155大于1865、1533,所以华山最高。
师:下面请大家结合数位顺序表和情境再说一说比较的方法。
学生互相说一说,强化利用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小结:位数相同时,先看最高位,最高位上数字大的那个数就大。(板书)
【品析: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比较,然后交流,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掌握数位相同的两个数大小比较的方法。】
问题串3: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
师:谁能说说黄山和泰山谁高?谁矮?你是怎么看出来的?说说你的想法。
生1:1865的百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百;1533的百位上的数是5,表示5个百。百位上的85,所以黄山高,泰山矮。
师:为什么这一次你只比较百位呢?
生1:因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