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科版高中生物必修3《稳态与环境》全书知识点总结-学生.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必修3 稳态与环境
第一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1)发现过程
① 达尔文实验结论: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部位。在单侧光的照射下,使背光侧生长快,出现向光弯曲。
② 波森和詹森的实验结论:的确有一种化学物质可穿过明胶传递给下部。
③温特实验结论: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生长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下部
植物激素的概念----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
①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②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单向。
③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
(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促进细胞的伸长。
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特点: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①根的向地性;②顶端优势
顶端优势:植物的顶芽优先生长而侧芽受到抑制的现象。解除方法为:摘掉顶芽。
顶端优势的原理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实例是棉花摘心。
补充:①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
(4)生长素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①促进果实发育(例如无籽番茄(黄瓜、辣椒等),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②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枝条);③防止落花落果。
备注:无籽番茄是未受直接涂生长素得到的,故染色体数是正常番茄的一半,无籽西瓜是多倍体育种得到的。
2、植物激素:生长素、赤霉素(GA)、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前两种促进,后三种抑制)
第二章 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内环境的稳态
1、细胞生物与环境的物质交换情况
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多细胞生物则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2、 细胞内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
体液 组织液
细胞外液(存在与细胞外,约占1/3) 血 浆
淋 巴
内环境——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组织液是组织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血浆是血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淋巴是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淋巴和组织液
3、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4、稳态 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
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二、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神经元
神经元 细胞体(含细胞核) 神经元的结构模式图:
神经元
细胞体和树突突起 树突
细胞体和树突
突起
轴突
轴突
轴突
神经末梢
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突触小体)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
未受到刺激时的膜电位:外正内负(静息电位)极化状态
兴奋区域的膜电位:外负内正(动作电位)反极化状态
兴奋区域与未兴奋区域形成电位差,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
电流方向在膜外由未兴奋区域流向兴奋区域;在膜内由兴奋区域流向未兴奋区域
(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特点:不衰减性、绝缘性、双向性
线粒体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通过“突触”这一结构完成,由“神经递质”将突触前膜的兴奋传至后膜
线粒体
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 突触小体
突触小泡(含有神经递质)
突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