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pdf

发布:2017-08-06约1.17万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 FL 宝岁 学 刊 .22No.2 第22卷 第2期 Vol 2004年 2月 CHINESE ARCHIV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Feb .2004 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病机制与治疗 郑国静 ‘ 齐达春 “ (1.上海长征医院,200003,上海;2.山东省沂南县人民医院,276300,山东沂南刀 第一作者女,1976年生,2002级博士研究生) 滴 要:综述了反流性食管炎的有关研究状见。反流性食管炎是一个较多发的疾病,是由于机体保护性 和损害性因素失衡的结果。其临床症状表现各异,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诊断不难,但隐性GERD诊断 不易,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4h食管内PH监浏是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金标准,目前该病的诊断 多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证实有胃食管反流的存在,另一方面是证实有食管炎。内科治疗的原则是:(1)减少 胃食管反流;(2)减低反流物的酸度;(3)增强系食管的作用;(4)保护食管拈膜。药物治疗多采用制酸药、动 力药和粘膜保护荆等,知奥美拉哑红零素、忍密达等。 关 性 词:反流性食管炎; 缘述 中图分类号:R5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一5276(2004)02一0266一03 反流性食管炎(RefluxEsophagitis,RE)是指因食管 伤,其发病机理主要是损害因素和保护因素的失衡。 胃连接部防反流机构障碍而导致胃或肠内容物反流入食 保护因素 下部食管本身的括约肌作用 食管腹段 管,从而引起食管炎症,也有人称之为胃一食管反流性疾 到隔上有长约2-4cm的高压带(HPz)超过胃内压,且 病(Gastro一poagusRefluxDisease,GERD)o临床常见 随胃内压增加而增加,能在有胃内一定范围的压力增加 两种类型,即酸性反流物所致消化性食管炎(peptic 时维持压力阶差,防止反流,起着括约肌的功能,称为食 esophagitis)和碱性反流物所致术后反流性食管炎(post- 管下段括约肌(LES)。这一高压带的维持与食管下段平 operativerefluxesophagitis)。本文就近几年反流性食管 滑肌群以及食管胃连接部的结构和功能有关系,并接受 炎的有关研究状况做一简要综述。 神经体液的调节。 1发病情况 横肠膜脚的“弹妥夹”作用 食管穿过右横隔脚入腹 据调查,正常人均有胃食管反流现象。7%的成人每 腔后与胃连接,腑肌收缩可起 “弹簧夹”的作用而防止胃 日1次反流,14%至少每周1次,15%至少每月1次,一 液反流。 般无任何症状。在某些情况下,胃食管反流可出现反酸、 粘膜活辫作用 食管胃交界处与胃底形成的His角 胸骨后烧灼感、疼痛等症状,引起食管炎。 为锐角,使胃粘膜在食管口外侧形成一活瓣,胃内压升高 反流性食管炎是一十分常见的消化动力性疾病,关 时,胃囊向上向右抬高,可压迫和关闭食管下端,从而防 于其发病率尚不清楚,有报道国内普通人群胃镜检出率 止胃液反流。当食管手术、食管裂孔病时,上述解剖结构 为5%W,而责门切除食管残胃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 发生变化,“弹簧夹”作用和活瓣作用因此而消失。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