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 第四章 企业文化与企业形象.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四、企业形象战略的来源与构成 (一)企业形象战略的来源 又称企业识别系统,翻自Corporate Identity System,缩写为CIS。 是一个企业为了塑造企业形象,通过统一的视觉设计,运用整体传达沟通系统,将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经营活动等传达给相关者及社会公众,使社会公众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从而提高企业竞争能力的经营战略。 来源于年美国的CI策划。 (二)企业形象战略(CIS)的构成要素 1.理念识别(MI) 指经营企业的之道思想,是由企业的价值观念、企业精神、企业信仰、企业目标、经营方针以及企业风格等方面内容所组成。 2.行为识别(BI) 又称活动识别。是企业理念精神及其经营价值观念的动态化体现。 对内部:员工教育、领导培训、设备更新、新品开发、生产环境治理、福利实施、文明礼貌规范、未来发展前景等;对外部:市场调研、公共关系、促销活动、售后服务、公益性事业、广告活动、各种展示活动、慈善活动等。 3.视觉识别(VI) 是对企业理念的静态表现,也是对企业形象的直观表现。 企业的视觉识别传达,就是把抽象的企业理念形象化、视觉化,给消费者和社会公众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从而加深对本企业的了解和人士,产生对企业的信赖和好感。 * * * * * * *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第二节 国外企业文化 第三节 企业形象 第一节 企业文化的内容和特征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三、企业文化的特征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五、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20世纪80年代,特伦斯·狄尔、艾伦·肯尼迪《公司文化——企业生存的习俗和礼仪》,标志这企业文化理论的正式诞生。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企业及其员工在生产经营和变革的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同思想、作风、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道德伦理、习俗习惯、规章制度、精神风貌等。 狭义:指在企业生产经营实践中形成的一种精神和凝聚力,以及企业全体安共有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广义:除上述内容外,还包括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企业中有关文化建设的措施、组织、制度等。 物质层: 表现特定设计思想、生产理念的产品和服务;组织创造出来的组织容貌、生产环境等。 制度层: 组织成员在共同的工作活动中所应当遵循的行动准则。 精神层: 主要是指组织的领导和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价值标准、职业道德及精神风貌,它是组织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形成组织文化的物质层和制度层的基础和原因。 * 组织文化的结构 三个层次: (1)物质层 (2)制度层 (3)精神层 企业名称、象征物 环境 价值观 组织精神 伦理道德 工作制度 责任制度 特殊风俗 厂服、长歌 ……… 产品 二、企业文化的内容 (一)企业的外显文化(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 是企业全体员工协调、适应外界环境、社会变化以及在与其他企业交往中逐步形成的企业风尚。 主要体现:企业的物质文化、文化教育、技术培训和娱乐活动。 特点:1.硬文化 2.服务性 3.约束性 4.可传性 5.易变性 (二)企业的内隐文化(企业文化的内在形式) 是用以指导企业开展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价值、群体意识,是企业全体员工在适应外界环境、社会变化,协调企业之间关系中,表现出来的各种文化现象。 主要体现:精神方面、意识形态方面。 特点:不同企业的传统、风格、精神、理想和气质等都具有颇大差异。 三、企业文化的特征 (一)整体性 企业文化是把企业作为多维、立体和有机的整体,对其进行综合研究。 (二)凝聚力 企业文化具有集体意识特点。 (三)稳定性 企业文化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是稳定不变的。 (四)时代性 企业文化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并随其发展而发展。 (五)人本性 企业文化要体现以人为本,重视员工的主体性,要求员工意识到自己是企业的主人。 四、企业文化的功能 企业文化能促进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员工潜力的发挥,使员工同心协力,开拓未来,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推动社会进步起主动、积极的作用。 具体功能: (一)自控功能——即调动人的积极性。 (二)协调功能——在员工中间起到沟通协调的作用。 (三)激励功能——运用精神激励形式。 (四)凝聚功能——像“粘合剂”一样,从思想上、精神上增强企业的内聚力。 (五)辐射功能——不但在本企业中发挥作用,还会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产生影响。 五、企业文化建设 (一)必需加强组织领导 企业领导必需给予高度重视,扎扎实实地组织实施;要身先士卒,身体力行;要善于引导,转化为员工共同的自觉行动。 (二)吸取国内外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 可以借鉴西方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