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三章抽样检验.doc

发布:2017-09-25约字共6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抽样检验 大纲要求与内容提要 一、基本概念 1、 掌握抽样检验、计数检验、计量检验、单位产品、(检验)批、不合格、不合格品、批质量、过程平均、接收质量限及极限质量的概念 1.1抽样检验(p130) ——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随机从一批或一个过程中抽取少量个体(作为样本)进行的检查,根据样本检验结果判定一批产品或一个过程是否可以被接收。 1.2计数检验(pp.130-131) ——包括计件和计点抽样检验。 计件抽样检验——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不合格产品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计点抽样检验——根据被检样本中的产品包含的不合格数,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1.3计量检验(p131) ——通过被检样本中的产品质量特性的具体数值并与标准进行比较,进而推断整批产品的接收与否。 1.4单位产品(p131) ——为实施抽样检验需要而划分的基本产品单位。……在抽样标准中定义为可单独描述和考察的事物。…… 1.5(检验)批(p131) ——提交检验的一批产品,亦为检验对象而汇集的一批产品。 ——它应由同型号、同等级和同种类(尺寸、特性、成分等), 且生产条件和生产时间基本相同的单位产品组成。 ——又分为孤立批和连续批: 孤立批——指脱离已生产或汇集的批而不属于当前检验批系列的批; 连批批——指待检批可利用最近已检批所提供质量信息的连续提交检验批。 1.6 批量(p131) ——检验批中单位产品的数量,常用N表示。 1.7不合格(p132) ——单位产品的任一质量特性不满足规范要求。常据不合格的严重程度必要时将其由重到轻分类为A、B、C类不合格。 1.8不合格品(p132) ——具有一个或一个以上不合格的单位产品。对应于不合格分类而为A、B、C类不合格品。 1.9批质量(p132) ——单个提交检验批产品的质量。由于质量特性值——计数值、计量值的属性不同而对之表示方法有别。 a. 计数值有: i) 批不合格品率(计件)——批的不合格品数D除以批量N: P=D/N, ii) 批不合格品百分数(计件)100p iii)批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计点):批的不合格数D除以批量N:u=D/N b. 计量值有: i) 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平均值; ii) 批中所有单位产品的某个特性的标准差或变异系数等。 1.10过程平均(p133) ——在规定的时段或生产量内平均的过程质量水平,即一系列初次交检批的平均质量。 ——过程平均表示的是在稳定加工过程中一系列批的平均不合格品率,而不是某个交检批的质量。 GB/T2828.1-2003,33.1.26中注: “ 在GB/T2828的本部分中,过程平均是过程处于统计控制状态期间的质量水平(不合格品百分数或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由之过程平均有: (1)不合格品百分数 其中分别为第i批的批量及其中的不合格品数。 (2)每百单位产品不合格数 其中分别为第i批的批量及其中的不合格数。 估计: 其中分别为第i批的样本量及其样本中的不合格品数或不合格数。 1.11接收质量限(AQL)(p133) ——当一个连续系列批被提交验收抽样时,可允许的最差过程平均质量水平。 ——它是对生产方的过程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允许的生产过程平均(不合格品率)的最大值。 1.12极限质量(LQ)(p133) ——对于一个孤立批,为了抽样检验,限制在某一低接收概率的质量水平。 ——它是在抽样检验中对孤立批规定的不应接收的批质量(不合格品率)的最小值。 2、 掌握一次与二次抽样方案及对批接收性的判断方法 (pp.134-135) 2.1一次、二次等抽样方案 按抽样的次数——抽取样本的个数(不是指抽取的单位产品——样本量),抽样检验可分为一次、二次、多次以至序贯抽样检验。 1)一次抽样检验 ——从检验批中只抽取一个样本就对该批产品做出是否接收的判断。 2)二次抽样检验 ——是一次抽样检验的延伸,它要求对一批产品抽取至多两个样本即做出批接收与否的结论。当从第一个样本不能判定批接收与否时,再抽第二个样本,然后由两个样本的结果来确定批是否被接收。 3)多次抽样检验 ——二次抽样的进一步推广,如五次抽样,则允许最多抽取5个样本才最终确定批是否接收。 4)序贯抽样检验 ——不限制抽样次数,每次抽取一个单位产品,直至按规则做出是否接收批的判断为止。 2.2一次、二次抽样方案对批接收性的判断方法 抽样方案 ——所使用的样本量和有关批接收准则的组合。 一次抽样方案 ——样本量、接收数和拒收数的组合。 二次抽样方案 ——两个样本量、第一样本的接收数和拒收数及联合样本的接收数和拒收数的组合。 1)计数一次抽样方案记号表示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