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甘肃北山地区沙婆泉期沉积体系特征-甘肃科技.PDF

发布:2018-06-02约5.98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9卷 第13期 甘肃科技 Vol29 No13 2013年7月 GansuScienceandTechnology Jul 2013 甘肃北山地区沙婆泉期沉积体系特征 王红霞,李 睿 (甘肃煤田地质局,甘肃 兰州730000) 摘 要:对北山地区沙婆泉组的岩性特征和沉积体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认为,沙婆泉组可以分为冲积扇沉积体系、 辫状河沉积体系、扇三角洲沉积体系、湖泊沉积体系等。结合区域的构造演化背景史,确定该期的沉积演化和聚煤 特征,结果表明,在构造活动和古气候影响下,北山地区沙婆泉期沉积南部较为强烈,其中发育于湖面下降和上升的 转折时期的煤层为本研究区的主要煤层。 关键词:北山地区;沙婆泉组;沉积体系;聚煤特征 中图分类号:P541 浅灰、灰白色厚层状、粗粒砂状结构砾岩组成,砾石 1 概况 成分复杂且因地而异,一般呈块状或具不清晰的槽 甘肃北山地区构造位置处于塔里木板块与哈萨 状交错层理,沉积体系整体呈现向上边细的退积层 克斯坦板块的衔接部位,属天山———兴安地槽褶皱 序,局部含有煤线。 [1] 222 辫状河沉积体系 系北山优地槽褶皱带 。对中生界沉积地层的研 究主要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主要是对玉门油田 辫状河沉积体系在区内广泛分布,整体表现为 南部的中口子盆地进行过较为详细的石油地质调 向上变细的正旋回层序。根据岩石类型及沉积构造 [2] 的组合可区分出河床滞留沉积、横向坝和纵向坝,以 查 。近年来,随着油气、煤炭资源勘探的纵深发展, 北山地区中生代沉积地层也得到进一步研究,区内发 及河漫滩等沉积类型。 育一系列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生代主要含煤地层沙 1)辫状河道底部滞留沉积 婆泉组多覆盖在不同时代、不同性质的基底之上。 主要为灰色、灰白色或灰黄色细-中砾岩,横向 厚度变化大,多呈薄层状或透镜状产出;砾石成分复 2 沉积特征 杂,以砂岩、花岗岩为主,分选性差,磨圆好 -中等, 21 岩性特征 向上过渡为河道砂。底部发育冲刷面,冲刷面上常 根据岩性、岩相、及生物组合特征,北山地区沙 见植物茎干化石。 婆泉组在下而上可划分为三个岩性段:沙一段、沙二 2)心滩 段、沙三段。沙一段是含煤岩性段,以灰、灰绿色泥 辫状河道沉积的主体,以中-粗砂岩为主,碎屑 岩、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夹灰黑色泥岩和深灰色 成分复杂、成熟度低。心滩下部为河道沉积,沉积物 细砂岩,主要的煤层有3层。沙二段上部以紫红色 为巨厚层状块状层理砾岩或大型槽状交错层理的砂 粉砂岩与灰绿色细砂岩为主,间夹粗砂岩和薄层灰 岩,向上过渡为发育板状交错层理的横向坝或交错 岩;下部主要为灰绿色含砾粗砂岩、细砂岩、砂质泥 层理的纵向坝砂砾岩沉积。剖面上砂体多呈透镜状 岩夹钙质粉砂岩透镜体。沙三段上部为紫红色粉砂 成群出现,交错叠置,四周为泥质沉积所包围,显示 岩间夹薄层灰绿色细砂岩,中、下部主要为灰绿色细 河道的多次往返迁移。 砂岩、粉砂岩互层,局部夹浅灰绿色含砾中砂岩、钙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