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川西坳陷SDG地区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及沉积-油气地质与采收率.PDF

发布:2018-10-13约3.01万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5卷 第2期 油 气 地 质 与 采 收 率 Vol.25,No.2 2018年3月 PetroleumGeologyandRecoveryEfficiency Mar.2018 文章编号:1009-9603(2018)02-0020-09 DOI:10.13673/37-1359/te.2018.02.004 川西坳陷SDG 地区浅水三角洲 沉积特征及沉积成因模式 1 1* 2 3 陈佩佩 ,胡望水 ,黄 鑫 ,邓美洲 (1.长江大学油气资源与勘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武汉430100;2.中海石油上海分公司, 上海200000;3.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评价所,四川成都610000) 摘要:四川盆地川西坳陷SDG地区沉积特征复杂,对其沉积相的解释尚存许多争议。根据SDG地区313 口井的测 井和录井资料、25 口取心井的岩心和分析化验等资料,在构造和沉积背景控制下通过稳定重矿物以及岩屑组合确 定沉积物来源,对岩相类型及其成因进行解释,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典型浅水三角洲的沉积识别标志和特征进 行剖析,采用“点—线—面—体”的研究思路对沉积演化规律进行总结,进而建立研究区浅水三角洲的沉积成因模 式。研究结果表明,SDG地区具有形成浅水三角洲的有利地质条件。其砂岩粒度细、分布广泛,单层砂体薄且规模 小,粒度概率累积曲线表现为较强的牵引流作用特点,发育特征性的岩相组合,沉积砂体在(水下)分流河道两侧及 前方整体具有明显的河控性特征,且具有典型的河道改造特征。针对研究区浅水三角洲提出5种沉积成因模式,即 三角洲平原“河控带状体”模式、三角洲前缘“河控带状体”模式、三角洲前缘“河控河口坝”模式、三角洲前缘—前三 角洲过渡带“浪控席状砂”模式以及三角洲前缘“浪控远砂坝”模式,其中三角洲前缘“浪控远砂坝”模式是针对SDG 地区首次提出。 关键词:浅水三角洲沉积特征沉积成因模式蓬莱镇组SDG地区川西坳陷 中图分类号:TE112.221 文献标识码:A Sedimentarycharacteristicsandsedimentarygeneticmodelsof shallowwaterdeltaintheSDGarea,westSichuanDepression 1 1 2 3 CHENPeipei ,HUWangshui ,HUANGXin ,DENGMeizhou (1.KeyLaboratoryofExplorationTechnologiesforOilandGasResources,MinistryofEducation,YangtzeUniversity,Wuhan City,HubeiProvince,430100,China;2.ShanghaiBranch,CNOOC,ShanghaiCity,200000,China;3.Instituteof OilandGasEvaluation,SINOPECSouthwestBranch,ChengduCity,SichuanProvince,610000,China) Abstract:TheinterpretationofsedimentaryfaciesremainscontroversialsincethesedimentiscomplexintheSDGarea, westSichuanDepression,SichuanBasin.Consideringth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