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课件分析.doc

发布:2016-04-22约7.99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北京市东城区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政治试卷 本试卷共100分,考试时长10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56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1. 宇宙是什么?它有开始和终结吗?它是有限的还是无限的?这个由古代希腊哲学家提出的原始问题,两千多年来,多少哲学家都在寻求解答。这表明 A. 哲学就是人们的惊讶、惊异和思考 B. 哲学为自然科学研究提供具体研究方法 C.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贯穿于哲学发展始终 D. 哲学来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 简单生活,从而获得最大的精神自由。人民日报曾连续发文倡导简单生活。倡导简单生活,这是基于 A. 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B. 正确的价值观可消除价值判断的差异和冲突 C.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发生了相互转化 D. 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的解决取决于人的实践 3.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由此,我们可以获取如下信息 ①物质是物质具体形态的总和 ②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了唯物主义可知论 ③物质的根本属性是相对运动 ④物质相对意识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4. 下列属于意识能动性的有 A. 人口结构变化、老龄化趋势导致储蓄、消费结构变化 B. 生命科学领域的创新理论推动农业基础科学研究发展 C. 面临低碳经济的冲击,全球资源、能源需求将趋于减少 D. 国际经济秩序处于新的转型期,全球经济的复杂性上升 5. 我们的思想能不能认识现实世界?我们能不能在我们关于现实世界的表象和概念中正确地反映现实?用哲学的语言来说,这个问题叫做 A. 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 B. 思维和存在何为本原的问题 C. 物质存在是否依赖意识的问题 D. 物质和意识是否均是本原的问题 6. 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始基。”中国春秋时期《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万物之本源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A. 唯心主义观点 B. 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形而上学观点 D. 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7.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目前72小时的气象预报可以和25年前36小时的气象预报一样可靠。但由于受天气状况原始数据、计算手段、分析能力等条件的限制,气象预报难以避免误差。在这个意义上,天气预报仍然是一门不精确的科学。人们能够作出更精确和更长期的气象预报,其哲学依据是 ①大气运动尽管复杂,但有规律并可以被认识 ②大气运动的偶然性逐渐向有规律的必然性转化 ③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认识这些规律的能力不断提高 ④科学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完全掌握大气运动的规律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 黑格尔说:“真理是在漫长地发展着的认识过程中被掌握的,在这一过程中,每一步都是它前一步的直接继续。”这说明真理 ①在认识过程中不断被推翻 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超越自身 ③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在认识中不断超越历史条件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9. 读图1,漫画蕴含的哲理有 ①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有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②人的认识受主客观因素影响,具有主体差异性 ③人们实践水平的高低决定其认识能力的高低 ④人们的意识归根到底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0. 下列名言警句中体现相近哲理的是 ①为学之实,固在践履 ②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③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 ④物有甘苦,尝之者识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1. 北京三元桥大修首次采用“桥梁整体置换工法”,即新桥旧桥均采取托运,尽管在实际施工中,由于中央旧梁的整体状况比预想的差,施工方启动预案,改为切割后分块拆除方案,依然大大缩短工期,做到了最大程度上减少对交通的影响。北京三元桥大修的过程,说明 ①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②实践丰富认识内容,推动认识发展 ③创新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④人们可以改造规律,达到预期目的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12. 京津冀三地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各自优势明显,互补性强,合作开发潜力巨大,建成新的首都经济圈,协同发展,将带动潜力巨大的北方辽阔腹地发展。这说明 A. 事物之间的联系构成事物的发展 B. 关键部分的功能对整体功能起决定作用 C. 任何事物都处在普遍联系之中 D.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具体历史的统一 13. 上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