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f第二章旅游的概念.ppt

发布:2017-06-19约3.64万字共8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二章 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 第一节 旅游的概念 一、旅游定义的类型 二、旅游的定义 1、 “艾斯特”定义 2世界旅游组织关于旅游的定义 1995年世界旅游组织和联合国统计委员会,针对旅游统计问题,在技术上界定了旅游. 旅游是人们为了休闲、商务、和其它目的,离开他们习惯的环境,到某些地方去,以及到那些地方停留不超过一年的活动。 第二节 旅游活动的类型 一、划分标准 1、按地理范围划分:如 国内旅游、 国际旅游、 洲际旅游、 环球旅游、 区域旅游等; 一、划分标准 2、按旅游目的划分:如 (一)观光旅游 (二)度假旅游 (三)公务旅游 (四)个人或家庭事物旅游 (五)专项旅游 (一)观光旅游 目的: 游览自然风光、 观赏名胜古迹、 领略民俗风情 是 最常见 最普遍 的旅游形式 我国十大风景名胜 参看图片 1 2 长城是中华民族攀登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文明的象征。? ???万里长城是世界建筑奇迹之一。它东、西、南、北纵横交错绵延起伏于中国辽阔的土地上。东西相距长达5000多公里,因此被称之为万里长城,是月球上“唯一能看得见的人工工程”,也是中国第一名胜和中国旅游点的代表,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 自燕国开始修长城起,长城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人们今天见到的是明长城,它西起甘肃嘉峪关,东至鸭绿江边。八达岭是代表性的一段,?是长城的高峰,海拔1000多米,是旅游胜地之一。长城城墙高平均7.8米,顶宽7.8米,可以五马并骑,十列并行。 ??? 修长城的历史开始于春秋战国时代(公元前七、八世纪),当时的北方候国为守疆御土,纷纷在地势险要之处筑起城墙。秦灭六国统一中国后,为防范北方匈奴南侵,将秦、燕、赵三国的北部长城整修贯通,史称“万里长城”。其后的汉、五代、隋都曾加以修固扩展;到了明代,北方崛起的鞑靼、瓦刺等少数民族,经常突入中原地区,因此,明朝曾18次修筑长城,把西起嘉峪关、东至山海关、全长6700公里的长城联成一体。 ??? ? 北京不仅是全国的政治中心,还是北方重镇和重要的军事中心,向北穿过燕山上的隘口就能进入广阔的东北平原控制蒙古大草原直至西域的不毛之地。因此,历朝历代的能工巧匠都为北京留下了牢固的长城。北京现存629公里的长城上,遗留下827个城台、71座关口,它们保存完好,雄风不减当年。 在北京游览长城,有几段不能不去,这就是八达岭长城、慕田峪长城、金山岭长城,它们燕山山脉由西向东排列,各具特色,引人入胜。 ????八达岭长城位于关沟北口,是居庸关的前哨阵地;俗语说:关沟之险不在居庸关,而在八达岭。依山势向左右展开的长城好似苍鹰展开双翅,雄壮的关城正如鹰首傲然而视群峰,前方的陡壁悬崖上古人所书的“天险”二字,确切地道出了你此刻的心境。 ????慕田峪长城位于怀柔县北部,如一条巨龙游弋于绿色的海洋之中,此处山势稍缓,故敌台林立,最近相距不过5米;这段城墙采用空心砌法,据说是明代大将戚继光从南方带来的技术。 ????密云县境内的金山岭长城,筑于山脊之上,陡峭难攀。?星稀之夜,?关台,?苍凉的古意便会油然而生?。? ??? ?从高空俯视北京,你会看到两道山脉横卧在北京城的西边和北边,这就是古书中所谓“西拥太行、北枕燕山”。两条山脉恰如一道天然长城,守卫着北京的大门。 ????太行山脉绵延千里,横穿北京西部,这里群峰突起,层林葱郁,白云缭绕,是有名的“远峰悬落日,绝壑响春涛”之处。今日则增加了许多渡假设施,是避暑和游览的好去处。 ????北部的燕山山脉,峰峦叠嶂,由西向东宛如一条长蛇,直达渤海之滨的山海关。宋代著名文人苏辙有诗描绘燕山云:“首衔西山麓,尾挂东海岸。”北京境内保留下来的长城,多数都修筑在燕山上,山谷悬崖下经常可见古长城的关台、敌楼。 北京的北面是内蒙古高原,西边是黄土高原,东面接近渤海,南面衔接华北大平原,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北京的西、北、东三面为太行山和燕山山脉,中间是永定河、潮白河冲积平原,远古时曾是一个大的海湾,地理学上称之为:“北京湾”。 ????“?北京湾”依山傍水,北有天险可守,南有水陆交通之便,古人赞之“形胜甲天下,房山带海,有金汤之固……诚万古帝王之都”。 燕山、太行山虽然高大挺拔,却被千万条小溪流水切出条条深沟幽谷,不要小看这些沟谷,其中一些正是通向塞北、东北、西域的兵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 ?居庸关是长城最险要的九个隘口之一,横卧在长2?公里的关沟峡谷正中。居庸关北可通塞外重镇张家口,南可进无险可守的北京小平原,因此,历代王朝在此演出了一幕幕战争话剧,而今,这里却林深意静,闻不到半点火药味;只有峡谷中雄伟的关城和两旁依山而筑的长城,默默地告诉你:这里曾经是古战场。沿长城而上,登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