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高二语文.长亭送别.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收尾]中写‘残照’其含义是什么? 提示:以“残照”表现内心的怅惘失意之情。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送 别 李叔同 艺术手法总结 刻画方法 离愁别恨: 忧心忡忡: 惴惴不安: 埋怨不满: 经历艰难,始能结合, 昨夜允婚,今日别离。 荒村雨露,野店风霜, 无人扶持,最难调护。 异乡花草,再行栖迟, 停妻再娶,忘情负义。 拆散鸳鸯,催逼上路, 此情难诉,此恨谁知。 直抒胸臆: 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借景言情: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以情衬景: 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妙用修辞: 典故、比喻、对偶、夸张 A.对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人物心理 分手之时 [一煞] [收尾] 斜晖霜林图: 碧天白云、黄花堆积、秋风阵阵、北雁南飞。 黄叶衰草图: 飒飒秋风、黄叶纷飞、袅袅烟气、野草零落。 古道烟霭图: 青山疏林、轻烟薄暮、夕阳古道、风啸马嘶。 B.对离别情境的生动描写: 曲词中描写秋景的组合意象 长亭路上[端正好] 筵席之中[脱布衫] C、对戏曲语言的深入品味: [滚绣球]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叨叨令] :“见安排着车儿、马儿,不由人熬熬煎煎的气。” 对拆散 鸳鸯的 不满 珍重爱情 鄙视功名 利禄 [幺篇]:“但得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 [朝天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 (科白):“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便回来。” [二煞] :“你休忧‘文齐福不齐’,我只怕你‘停妻再娶妻’。 休要‘一春鱼雁无消息’!我这里青鸾有信频须寄, 你却休‘金榜无名誓不归’。” 一、[长亭送别]中,莺莺的反封建意识具体表现在哪些曲词中? 二、《长亭送别》曲词以词采典雅见长,情景交融。 试以[端正好]为例,说说情与景是怎样交融的。 一、意象的组合, 典雅华美 : 二、情感的抒发, 委婉含蓄 : 三、动词的运用, 恰到好处 : 端正好一曲,前四句,一句一景,点染了一幅 空间广阔、色彩斑斓的图画:蓝天白云,黄花 满地,西风凄紧,北雁南飞,霜林染红。 前四句,以具有深秋时节特征的景物,衬托出莺莺 为离别所烦恼的痛苦压抑心情。后两句是莺莺自问 自答,在为离别的痛苦而流了一夜眼泪的莺莺心中, 经霜 的树林是被她的离情感动而变红的 一个“染”字,不但写出了景物色彩的遽然变化,而且沟通了景与情的联系,使得大自然的景物融入凝重的离愁,蒙上一层沉郁忧伤的感情色彩。 王实甫之词,如花间美人。铺叙委婉,深得骚人之趣, 极有佳句,若玉环之出浴华清,绿珠之采莲洛浦。 ——朱劝《太和正音谱》 三、[一煞]写“别愁”,使用了“青山”、“古道”、 “夕阳”、“烟霭”四种意象。试回忆唐诗宋词中 用这些意象写“愁”的名句。 青山: 古道: 夕阳: 烟霭: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林逋《长相思·吴山青》)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秋思》)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斜阳外,寒鸦点点,流水绕孤村。(秦观《满庭芳》)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灏《黄鹤楼》)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长亭送别》最后一句“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李后主《虞美人》中的“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秦观《江城子》中“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作比较分析。 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物象,饶有新意,各具特色。李煜将愁变成了水,秦观又将愁变成随水而流的东西,李清照又将愁搬上了船,王实甫则把愁装在了车上。都很自然贴切,不着痕迹,且意境完整。 练习:请以《长亭路》为题,将[端正好] [滚绣球] [叨叨令]三曲改写成散文。 暮秋时节的一天,碧蓝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地上到处是零落的菊花,萧瑟的秋风一阵紧似一阵,避寒的大雁结阵飞向南方。百草憔悴,雾凉霜寒,枫林经霜变红,在秋风中纷纷离枝,坠落于地。 一辆油壁香车从普救寺驶出,穿过疏林,驶向十里长亭。车上坐着相府千金催莺莺和侍女红娘。傍晚清冷的阳光斜照在莺莺挂满泪痕的脸上,哀怨中透着几分娇媚。轻车左前侧,张生骑在马上,不紧不慢行着。秋风掀开车厢幕帘一角,红娘顺眼望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