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最新人音版小学六年级下册音乐全册教案.pdf

发布:2024-05-08约7.52千字共2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一课古风新韵

教学目标

1。聆听两手古诗词歌曲,体会作品所表现的意境。知道歌曲《但愿人

长久》在句结束音运用上的特点,已经所表达的情景和情感。

2.能饱含深情背唱歌曲《游子吟》,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激之情。

3。能用轻柔、连贯的声音演唱《花非花》。

4.在聆听古琴曲《关山月》的过程中,认识民族乐器古琴,并记住古琴

的音色。

5.学习竖笛双吐音和三吐音的吹奏方法,能与同伴合奏竖笛曲《大

鹿》。

教学建议

1.本学期是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在音乐学习上已经有了一

定的音乐理解能力,可抓住本课主题“古风新韵”,引导学生进行思

考。

2。结合认识古琴的学习,拉近民族音乐文化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3。拓展欣赏我国古诗词为创作素材的优秀音乐作品。

第一课时

1、导入

聆听古琴曲片段,教师可以演奏乐器的音色上引导学生感受乐曲的古

典味道。并提问,听到这首音乐,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情景。

2.自选一首与古琴曲《关山月》意境相配的古诗,进行配乐诗朗诵,

体会古代文人的气质与情感。

二、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

1。简单赏析苏轼诗歌《水调歌头》及创作背景,知道诗词所表达的

感情。

2。有感情配乐朗诵《水调歌头》,可选用本课古琴曲或歌曲作为背景

音乐,朗诵后学生谈谈不同配乐有什么不同感受。

3。聆听歌曲《但愿人长久》,听出歌曲在乐句结束音的运用特点。

4.对比聆听邓丽君和王菲演唱版本,比较她们在演绎这首歌曲中的不

同韵味。

第二课时

一、演唱《游子吟》

1.复习古诗《咏鹅》《春晓》《静夜诗》等古诗诗歌入手。

2.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3.再听歌曲,听出两段旋律在情绪上的变化。

4。用歌曲的伴奏音乐做背景音乐,请学生朗诵《游子吟》两边.

.

(1)视唱旋律。

(2)跟着音乐哼唱歌曲的旋律,体会两段旋律在音区、旋律进行方面

的不同.

(3)学唱歌词,延长歌曲。

第三课时

一、演唱歌曲《花非花》

1。从歌曲《西风的话》导入。唱完后,请学生回顾歌曲的曲作者是

谁,从而引出本课学习。

2。用WU哼唱旋律,边唱边画旋律,感受旋律的线条美。

3。聆听歌曲范唱,理解歌词表达的意境。

4.有感情吟诵歌词,体会词曲中音调的紧密结合。

5.学唱歌曲,表现歌曲的意境。

6。根据教学要求,复习和交流学生已掌握的有关诗词歌曲,可以个

人或小组唱等多种形式表演。

月下踏歌

教学目标

1.能感受乐曲《阿细跳月》和《火把节》片段热烈欢快的情绪,在聆

听中知道云南少数民族的相关音乐文化和风俗人情。

2。能说出《阿细跳月》的主题是由4个乐句组合,听出主题重复了

几次。并能用动作表现弹拨乐器演奏和速度、力度变化的段落.

3.能听出《火把节》片段中演奏的乐器音乐,并能用动作、节奏拍击和

打击乐器表现旋律特点和音乐中的独特效果。

4.用圆润而富有弹性的音乐演唱歌曲《转圆圈》和《我抱着月光,月

光抱着我》,表现彝族儿童嬉戏的情景和欢快的情绪。

5。背唱歌曲《转圆圈》。

6。能根据乐器的形状、构造特点、演奏方式和银色特点,分辨民族乐

器的分类。

教学建议

1.学习本课前,可以让学生查找相关少数民族资料,然后在课上交流

分享。

2。在聆听《阿细跳月》教学中,可用表格的形式把乐曲中主要变化

和音乐要素列出,指引学生边听边记录。

3.可以把与《火把节》同一主题的民族器乐曲剪辑出来作为拓展曲目,

不同表现形式的同时,加深对民族乐器音色表

现力的感受和理解。

第一课时

一、聆听民乐合奏《阿细跳月》

1.从节奏律动导入,运用歌曲《阿细跳月》的引子和主题节奏来设计

节奏律动,请学生跟着老师做一做。

2。聆听主题,熟悉主题.通过唱、奏、跳等方式,帮助学生加深主题

记忆。

3。多次聆听乐曲,听出主题重复的次数和变化。

4.再聆听乐曲,用动作表达弹拨乐器演奏的越短和情绪越来越强烈的

卫生。

二、聆听管弦乐《火把节》片段

1.从民族风情导入。课前请学生查找云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节日的相

关资料。

2.初听乐曲,感受乐曲热烈欢腾的情绪。

3.重点聆听第一段。

(1)第一遍:要求学生为音乐伴奏。

(2)第二遍:听出此乐段演奏的乐器有弦乐和木管组。

(3)第三遍:要求学生听到重音重现时,做擂鼓动作。

4。聆听第二段,感受乐曲抒情优美的情绪。

5.完整聆听乐曲,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