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 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最新高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经典题目(及答案)
一、高中文言文试题
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以文章名世。睹元政衰
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
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 ”太
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
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
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
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
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
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
图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
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
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
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 ”或劝脱脱曰:“王公
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
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
(节选自《明史·王祎传》)
(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B.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C.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D.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
(2)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释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起居注,是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设置有专门的负责人员,且“左史记事,右史记
言”。
B.科敛,是古代统治者向老百姓收取钱财的方式之一,非正式税收,而是按有关条文摊
派、聚敛。
C.赍,本义是拿东西送给别人。在文中的意思是携带。
D.天兵,汉族神话中指天神的兵将。言说者喜用它借代己方的军队,如文中指梁王的军
队。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
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博学方面胜过宋濂。
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
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
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
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生。
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
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会元遗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
②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
【答案】(1)C
(2)D
(3)A
(4)①适逢元朝派遣脱脱征集粮饷,拿故意吓人的话威胁梁王,一定想要杀死王祎。②
上天已经要终结你们元朝的命,我们明朝确实要取代你们。你们(元朝)就像火把将要烧
完,怎么敢和太阳月亮(一样的明朝)争夺光明呢!
【解析】【分析】(1)本题“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不
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结合文本理解意思,这段话是说“在目睹了元王朝国政衰颓
凋敝后,写了七八千字的奏章上言给当时的宰相。危素、张起岩一起推荐了他,但是没有
被接受。于是在青岩山隐居著书,名气越来越大。”。本题“上”的对象宾语是“时宰”,指上
言给当时的宰相,在“时宰”后断句,“危素”应归属后句,作“并荐”的主语,排除 B、D 两
项;“不报”指没有被接受,要单独成句,“不”前要断句,排除A。故选C。
(2)D 项,“如文中指梁王的军队”有误,这里“天兵”指朝廷的军队,指明朝的军队。故选
D。
(3)A 项,“还认为他在博学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