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一 2.2做出判断的分支《古城寻宝》市级公开课说课稿.docx
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一2.2做出判断的分支《古城寻宝》市级公开课说课稿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3课时
教师:
单位: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教科版高中信息技术(2019)必修一2.2做出判断的分支
2.教学年级和班级:高一年级1班
3.授课时间:2023年4月10日星期一第2节课
4.教学时数:1课时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三、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相关知识:
学生在进入本节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基本的编程概念,如变量、数据类型、循环等。他们能够使用编程语言进行简单的程序编写,但可能对条件语句和分支结构的应用还不够熟练。
2.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
高一学生对于编程有较高的兴趣,尤其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较强,能够理解抽象的概念。学习风格上,部分学生偏好通过实践操作来学习,而另一部分学生则更倾向于通过阅读和理论分析来掌握知识。
3.学生可能遇到的困难和挑战:
学生在理解条件语句和分支结构时可能会遇到困难,特别是在逻辑判断和程序流程的设计上。此外,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程序逻辑,以及如何调试和优化程序,也是学生可能面临的挑战。部分学生可能因为编程经验不足而感到挫败,需要教师给予更多的指导和鼓励。
四、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计算机教室,每台计算机安装有编程软件(如Scratch、PythonIDLE等),投影仪,白板。
-课程平台:学校内部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源、作业提交和在线讨论。
-信息化资源:古城寻宝案例素材,包括图片、地图等,以及相关的编程教程和示例代码。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视频,编程软件操作演示,分组讨论,实践操作。
五、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古城图片和视频,引入“古城寻宝”的情境,提出问题:“如果你们是探险家,如何利用编程找到隐藏在古城中的宝藏?”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循环和条件语句的基本概念,提醒学生如何使用这些结构来控制程序流程。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讲解“做出判断的分支”的概念,解释如何使用if-else语句实现程序的分支逻辑。
-举例说明:通过“古城寻宝”案例,展示如何使用分支结构来模拟探险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分支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互动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设计简单的寻宝路线,并尝试用编程语言实现。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巩固练习(约30分钟):
-学生活动: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独立完成编程任务,如修改寻宝程序,增加新的线索和障碍。
-教师指导:教师巡视课堂,观察学生的编程过程,针对学生的困难和疑问提供个别指导。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强调分支结构在程序设计中的重要性。
-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分支结构应用于其他编程场景。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其中包含至少两个分支决策点,让学生在课后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提醒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和要求,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交流和讨论。
在上述教学过程中,教师将采用以下具体步骤:
导入阶段:
-展示古城图片和视频,引发学生对寻宝活动的兴趣。
-提出问题:“如何利用编程技术帮助探险家找到宝藏?”
-回顾循环和条件语句,为后续课程做准备。
新课呈现阶段:
-讲解if-else语句的结构和功能。
-通过“古城寻宝”案例,展示如何使用分支结构。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寻宝路线,并尝试编程实现。
巩固练习阶段: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案例,独立完成编程任务。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课堂总结阶段:
-总结本节课的关键知识点。
-鼓励学生思考分支结构的应用。
作业布置阶段:
-布置设计游戏的作业,要求包含至少两个分支决策点。
-提醒学生提交作业的时间和方式。
六、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条件语句和分支结构的基本概念,包括if-else的使用方法和逻辑判断。
-学生能够将分支结构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如编程游戏、数据分析等。
2.技能提升:
-学生能够编写包含分支结构的程序,实现复杂的逻辑判断。
-学生能够通过调试和优化程序,提高代码的效率和正确性。
3.思维发展:
-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设计程序时,能够运用逻辑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培养批判性思维,对程序中的逻辑错误进行识别和修正。
4.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编程实践能力,能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
-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和协作,共同完成任务。
5.创新意识:
-学生在设计和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