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药——中药学.ppt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清热药; 凡具有清热功效,以清除里热为主要作用,主治热性病证的药物,称为清热药。 ;主 治:里热证
①表邪入里化热(表已解)内无积滞而里热炽盛的病症。
②温热病(热象偏盛,壮热、口渴、汗出、脉洪大、舌红、或高热神昏、谵妄、发斑等症)
③火热毒症:目赤肿痛、湿热痢疾、黄疸、湿疹、热毒疮痈、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以及热入血分而致的吐、衄、便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 分 类:根据外感病邪不同和发热程度的轻重,部位深浅,热在卫、气、营、血、表、里或表里俱热或上、中、下三焦俱热等阶段的以及药物的性能特点可分六大类。(如前述六大功能)
卫、气、营、血:是用来划分温热病发展过程和病势之深浅的四个阶段(病理方面)
卫:是代表人体防御外邪,捍卫肌肤的能力;
气:是代表维持呼吸循环和脏腑功能;
营:是代表消化及吸收、代谢功能。
血:是代表血液(也包括营养物质)。
病情→卫(轻)→气(较重)→
营(重)→血(最重) ;卫分证:
发热,微恶风寒,舌尖边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常伴有头痛,咳嗽,口微渴,无汗或有少许汗,咽喉肿痛。
气分证:
大热、大汗、大渴、喜冷饮、面赤,心烦,舌红苔黄燥,脉洪大。热结肠道日晡潮热,大便燥结,腹满硬痛,拒按,舌苔黄燥,脉沉实。
营分证:
身热夜甚,口干不欲饮,心烦不寐,或见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红绛,脉细数。(若热入心包则见:高热,神昏谵语,手足厥冷,
舌红绛,脉细数。);血分证:
1.实证:在营分证的基础上,又出现躁扰不安,斑疹透露,血色鲜红或深红带紫,吐衄,便血,尿血,舌质深绛,脉细数。亦有前证又兼有全身壮热,口渴引饮,多汗等气分见证者,为气血两燔。(若肝热动风则见:发热,心烦,口渴,头痛眩晕,手足抽搐,角弓反张。舌红绛,脉弦数。)
2.虚证:低热不退,夜热早凉,热退无汗,五心烦热,口咽干燥,神倦耳聋,舌红少苔,脉细数。
;注意事项:
(1)辨清气、血、虚、实;分清病情主、次
兼有表证的要先解表后攻里或表里同治;
(2)气兼血分热要气血两清;
(3)未入营血者不宜过早使用清血分热;
(4)阳气不足、脾胃虚寒忌用并一定要辨清证状的真假(如阴盛格阳、真寒假热证)。
(5)根据体质,适当培补(脾虚配健脾药;阴虚配养阴药)祛邪不忘扶正。
(6)本类药药性苦寒,过用易伤脾胃,使用要中病即止,以免克伐太过。;清热泻火——气分实热
清热解毒——热毒、火毒
清热燥湿——湿热内蕴
清热凉血——营、血分热
清虚热药——虚热
清热解暑——暑湿、暑热
清热明目——肝热或风热
所致目疾;清热泻火药;清热泻火药——清气分实热;清热泻火药——清气分实热;味 辛;石膏与知母比较异同;栀子;芦根;夏枯草;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 性苦寒
清热燥湿
泻火解毒
治:
湿热阻滞
痈疮疔毒;黄芩、黄连、黄柏异同;龙胆草; 清热解毒药——清热毒、火毒;金银花;连翘;;板蓝根 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大血藤;白头翁;马齿苋;(舌绛、身热夜甚、心烦不寐、脉细数;甚则神昏谵语、吐血衄血、斑疹隐隐或紫暗等);生地黄;玄参;生地黄、玄参比较;牡丹皮;赤芍;生地 丹皮
清热凉血;清虚热药——清虚热;青蒿;青蒿素研制团体获泰最高医学奖
泰国国王普密蓬·阿杜德04.1.29晚为研制出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中国医学团体颁发泰国最高医学奖—玛希顿亲王奖,表彰他们对治疗疟疾作出的贡献
中国科技部副部长程津培率领的中国科技和专家代表团出席了颁奖仪式并接受了普密蓬国王颁发的奖牌。泰国公主诗琳通、总理他信等内阁成员和各国驻泰外交使节以及中国驻泰国大使晏廷爱等数百人出席了颁奖仪式。
玛希顿亲王奖分为医学奖和公共卫生奖两个奖项,此次中国代表团获得的是2003年度的医学奖。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赫伯特·内德勒曼获同年度的公共卫生奖。 ; 早在公元4世纪,中医就用青蒿治疗疟疾。1972年,中国科学家成功提取青蒿素,并以此为基础研制出药效显著的抗疟疾药物。迄今青蒿素已经用于治疗全世界1亿多名疟疾等疾病患者,特别是在治疗抗药性疟疾效果明显,已治愈1000多万名患者。泰国目前也在广泛临床使用青蒿素。事实证明,青蒿素及衍生物同其他药物搭配使用,治疗多种类型疟疾特别是对抗药性疟疾有特效,副作用小,价格便宜,深受医、患者的好评;地骨皮;银柴胡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