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主动脉夹层的影像学表现.ppt

发布:2017-12-06约3.81千字共7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主动脉夹层及其类似病变 内容 主动脉夹层(Aortic dissection) 壁内血肿(Intramural hematoma,IMH) 动脉硬化性穿透性溃疡(Penetrating atherosclerotic ulcer,PAU) 主动脉夹层 血液经内膜破口进入中层,假腔壁很薄,因此易发生破裂 内膜片包括:内膜及一部分中膜 主动脉夹层 尸检结果 升主动脉 70% 主动脉弓 10% 胸降主动脉 20% 腹主动脉 罕见 手术及放射学研究 降主动脉夹层更常见 主动脉夹层 自发性原因不明,多数有高血压史 Marfan综合征 也是夹层的一个原因,但这类病人有典型的中层囊性坏死,更易形成梭形动脉瘤 其他 主动脉两瓣畸形 主动脉缩窄、主动脉横断 医源性损伤 主动脉夹层 胸主动脉瘤破裂或夹层形成的可能性与主动脉直径关系 AA直径6cm,31% DA直径7cm,43% AA5.5cm、DA6.5cm时建议介入治疗 应注意的是,夹层常常发生在正常管径的主动脉,夹层发生后假腔扩张才形成动脉瘤样扩张 主动脉夹层 1965年 DeBakey TypeⅠ:累及升主动脉,超过主动脉弓分支 TypeⅡ:累及升主动脉,止于头臂干近端 TypeⅢ:仅累及DA 1970年 Dailay/Stanford Type A:累及AA Type B:局限于DA 二者在临床过程及预后上有显著性差异 主动脉夹层 入口典型位于主动脉右侧壁,顺行撕裂 累及右头臂干、左颈A及左锁骨下A常见 撕裂一直延续至动脉硬化斑块较多的部位而终止其行程。在此处,夹层终止、或通过另一破口与主动脉腔再通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62?14岁,65.5%为男性 Stanford B:65?13岁,71.4%为男性 典型表现 突发胸痛,可有主动脉返流杂音 主动脉夹层 Stanford A:手术为主,血管内支架植入 Stanford B:内科治疗 急诊B型3个死亡因素 低血压、休克 无胸痛、背痛表现 分支受累 主动脉夹层 主动脉造影 敏感度 特异度 CT 100% 100% 经食管ECG 100% 94% MRI 100% 94% 主动脉夹层 扫描范围 上自颈根部,包括颈A及椎A起始部 下至盆腔 先平扫:准直5mm 增强:右侧注药 主动脉夹层 80~150ml 4~5ml/sec 软件跟踪、30sec延时 一次屏气、平静呼吸 2.5~3.0mm层厚 pitch1.3~1.7 1.5mm间隔 MIP CPR VR SSD 主动脉夹层 钙化的内膜片移位 表现类似主动脉瘤附壁血栓钙化 平扫的主要作用是显示IMH,表现为 主动脉壁内窄的高密度缘,偏心或环周 平扫还易于观察人工瓣膜或植入物 主动脉破裂时,平扫可见高密度急性出血,位于纵隔、心包、胸膜腔 主动脉夹层 标志:内膜片,区分真假腔 入口通常位于内膜片最近端 CT诊断入口的敏感度82%,特异度100% 假阴性原因 入口偏小、主动脉搏动伪影 插管或静脉强化所致伪影 准确判断入口助于外科计划 主动脉夹层 血管内支架植入需区分真假腔,尤其应区分主要分支起源于真腔或假腔 如起源于假腔,则有被闭塞的危险 血栓形成、治疗性闭塞 内膜片延至分支血管起始部可致其闭塞,称静态性闭塞 内膜片不直接累及分支起源,随真腔内压力改变可覆盖分支开口,称动态性闭塞 主动脉夹层 多数,根据与未受累主动脉相延续的特征可识别真腔,且真腔通常较小,较假腔血流速度快,这一血流速度的差异,在CECT上表现为增强速率的不同 主动脉外壁的动脉硬化性钙斑,提示急性夹层的真腔,可与钙化的内膜片相延续,后者代表假腔壁 慢性夹层,假腔壁可上皮化、钙化 主动脉夹层 Beak sign 横断面上,内膜片与假腔壁所夹之锐角 主动脉夹层 Aortic cobweb 很可能是夹层形成过程中自主动脉壁不完全剪切下来的纤维组织带 大小不一,可以是刚刚看到~数毫米厚 74%~80% CT:假腔内的细小充盈缺损,一侧与主动脉壁相连 主动脉夹层 LePage 51例主动脉夹层 假腔最可靠的征象 Beak sign A large cross-sectional area Aortic cobwebs 真腔最可靠的征象 外壁钙化 附壁血栓更常见于假腔 急性:内膜片可突向假腔、平直 慢性:内膜片可平直(75%)、突向假腔(25%)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