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多维对话教学之体会.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小学语文课堂多维对话教学之体会
东镇中心校三五三四学校 赵常杰
语文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的确,“对话教学”依托语言,又发展语言,承担语言教学基础的小学语文课程与对话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课堂“对话”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新方法,它在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强调课堂“对话”的创新价值,正是改革课堂教学、着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手段之一。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对话教学是师生、生本、生生、生的自我对话等等构成。但其主要活动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开展的。因此,其主体仍是学生。教师在其中主要起着组织、引导、推动作用。
课堂“对话”是一门艺术。教者引导“对话”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原本陷入僵局的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充分调动了学生求知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尝到了思考的乐趣,享受到创造的快乐。巧妙机智的“对话”,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而且能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喷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逐步树立创新意识。从这一角度说,课堂“对话”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方法,精彩对话体现创新思维的新颖性。下面就是我的一个教学案例。
教学片段
例如,在学习《小鹿的玫瑰花》时,课堂上出现了以下的对话 “为什么不让小鹿看到自己种的玫瑰开花?”一位在平时较调皮的男生秦浩天随口叫了起来。
我没有批评他不举手就发言,而是马上追问:“你有办法让小鹿看到玫瑰开花吗?”
“有啊,可以让小鹿睡(躺)在靠花坛的窗户边的床上养病啊,打开窗户不就看到玫瑰花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教室里的气氛一下子热烈起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开了,有出主意的,有提出反驳意见的。
有一个学生说:“还可以在玫瑰开花的时候,让鹿弟弟背小鹿看玫瑰花啊。”
这话一出,马上有学生反驳:“鹿弟弟背不动哥哥。”
“可以让森林里的动物帮忙啊,大象的力气就很大。”
“这不行,小鹿要静静地养病,怎么能动来动去呢!”
“那把它抬到轮椅上,鹿弟弟就可以推哥哥出来看玫瑰花了。”
“可是森林里没有轮椅啊。”
“那就没办法了。难怪它看不到玫瑰开花。”
同学的“转移”话题,秦浩天急了:“怎么看不到,我早就说了,把床移到窗户边就可以了。”
“可是谁来移床呢?”
“森林里的小动物啊。”
“打开窗户,玫瑰花长得很茂盛,密密麻麻的叶子还是会把花遮住的呀。”
“这,……” 秦浩天无言以对。
看到学生之间的激烈对话,虽然我插不上嘴,但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我对孩子们说:“大家真了不起,勇敢地向课文挑战,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说明你们用自己的脑子在读课文。希望这种好习惯一直保持下去。”
“可是我觉得自己的想法有道理,但是同学一说,我又觉得自己不对了,还是课文写得对。” 秦浩天不好意思地说。
“怎么不对了?你的想法很好啊。小鹿辛辛苦苦地种玫瑰,却看不到玫瑰开花,多可惜啊。我们为什么不编一个自己的故事,让小鹿看到玫瑰花呢?”
“耶!”学生马上满怀热情地投入编故事的活动中。
教学反思
平等对话刺激创新思维的多元性。师生的教学对话,它意味着对话双方彼此敞开心扉,相互??纳。教师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师引导“对话”应该能刺激创新思维的多元性。也就是引导学生善于从事物的多侧面、多环节、多因素、多层次来进行思考,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如能对所提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加以分析、研究、思考,往往可以获得新的发现。这不仅有利于锻炼学生思维的深刻性,而且也可以为某些创新提供契机。
教师和学生人格平等和教学民主是对话教学的前提。离开了平等和民主,对话教学就会滑向原来的灌输式教学,呈现原来的灌输与被灌输、训诫与被训诫的关系。罗杰斯指出,要想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必须要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对话教学就要给学生和教师营造一个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课堂成为教师、学生充满爱心、富有差异和个性的对话平台。特别是教师要走下传统的教学神坛,走进学生中间,在作为组织者和引导者的同时成为一个学习者和参与者。这样,学生才敢畅所欲言,智慧的泉源才会充分喷涌。对话不是被迫的你问我答,而是心灵的沟通与呼应。
对话要有效,首先得有时间保证。既要有充分的读书时间,还要有充分的对话交流时间。有充分的读书时间,学生才能独立、深入地与文本对话,建构意义。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有下一步师生、生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对话。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让学生自读课文并收集相关资料;新课进行过程中,在教师、学生交流之前,可以让学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