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护理 姜雄仙.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精品论文 参考文献
弥漫性轴索损伤的临床护理 姜雄仙
姜雄仙(浙江省江山市人民医院 浙江衢州 324100)
【摘要】目的 探讨弥漫性轴索损伤治疗各个阶段的临床护理。方法 回顾性总结本科2010年1月~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的护理经验。结果 伤后6个月随访,死亡6例,植物生存状态7例,重度残疾7例,中度残疾5例,良好35例。结论 虽然弥漫性轴索损伤病情危重,致死率、致残率高,但如能及时得到临床诊治和病程中各个阶段的精心护理,就能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
【关键词】弥漫性轴索损伤 临床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22-0231-01
弥漫性轴索损伤(diffuse axonal injury,DAI)是外伤导致颅脑产生旋转加速度和(或)角加速度,使脑组织内部发生剪力作用,导致神经轴索和小???管损伤[1],如护理不当可发生严重并发症。我们在2010年1月-2014年12月期间共收治重型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60例,经综合治疗及精心护理,取得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l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所有60例患者均符合脑弥漫性轴索损伤的诊断标准[2]。其中男39例,女21例,8~65岁,平均32岁。车祸伤38例,坠落伤18例,打击伤4例。入院时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昏迷,按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评分:GCS 3-5分41例,6-8分19例。患者入院后给予积极的治疗,主要措施有脱水降颅压、大剂量激素冲击、营养神经、亚低温治疗、高压氧、维持酸碱、水电解质平衡、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颅内血肿较大或伴有严重脑水肿者采取相应的手术治疗。
2 临床护理
2.1早期治疗措施的护理
2.1.1生命体征监测 DAI患者因头部加速运动时,脑轴索受剪力作用所致,主要伤及脑中轴及其邻近结构如脑干基底节和第三脑室周围,临床表现为伤后意识障碍深,生命体征变化快、抽搐等,弥漫性脑肿胀严重,病死率高[3]。所以,在患者受伤早期一般每隔30分钟左右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瞳孔,当出现脉搏、呼吸减慢、血压增高应及时报告医生,如发现昏迷程度加深、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应消失时应立即遵医嘱予脱水药使用,并做好术前准备。
2.1.2降低颅内压 患者急性期因出血、水肿等原因必然导致病人颅内压增高,危及生命,因此,必须采取各种手段降低颅内压。给予头高位,抬高床头15~30deg;。
以利颅内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4]。避免前屈、过伸、侧转,各种护理操作应尽量轻巧、仔细,以免刺激病人而引起颅内压剧烈波动。适当控制水和钠盐的摄入,准确收集记录每日尿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各种脱水剂的治疗应力争做到快速、足量、准时的原则。
2.1.3亚低温治疗 DAI常伤及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故患者常常出现高热且不易控制,而高热会加剧脑组织的损伤。因此,早期给予亚低温治疗能迅速降低患者体温,降低脑代谢,减轻脑缺氧,达到减轻脑水肿、降低颅内压的作用。在给予亚低温治疗时,应保持患者的肛温在32℃-34℃。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面色、肢端循环等,防止体温过低造成微循环障碍。患者在实施亚低温治疗时,免疫及反射能力均下降,因此,应注意保持呼吸道的通畅,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2.1.4高压氧治疗 高压氧治疗可以使脑损伤后处于缺氧状态但尚未死亡的脑细胞得到氧供,有利于脑组织生理功能的恢复,同时使椎基底动脉系统血流量增加,有利于激活上行网状系统,恢复脑干功能。所以,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高压氧应尽早进行。护理人员要保证患者在入仓前呼吸道通气功能良好;对烦躁不安者入舱前使用约束带及防护用具,使患者安静吸氧;有引流管道患者将引流管道夹闭,固定牢靠;有外伤性癫痫发作史者视病情给予适量抗癫痫药物,防止患者在加减压时癫痫发作.因屏气抽搐而造成严重的肺气压伤。
2.1.5早期康复 早期进行促醒康复,除了使用脑组织营养药物及促醒药物外,还可通过在患者耳边播放音乐、戏曲及家庭成员的声音,眼前遮挡物定时放置,手背等敏感部位冷热水接触,电针灸刺激等方式,逐步对患者进行听觉、光觉、冷热觉及痛觉刺激。尽早开始肢体功能锻炼,对昏迷患者每目定时进行四肢关节的按摩及被动屈伸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清醒后患者要督导患者进行坐、立、行走四肢协调功能锻炼及语言锻炼,尽可能地恢复患者的肢体及语言功能。
2.2一般护理
2.2.1呼吸道管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非常重要,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大部分处于昏迷状态,常伴有呕吐,误吸是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及时清除患者口腔及呼吸道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