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联盟]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旧版)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第二课 汉唐盛世(6份)[001].docx
[中学联盟]浙江省瑞安市塘下镇新华中学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人教旧版)上册说课稿:第四单元第二课汉唐盛世(6份)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设计意图
本课《汉唐盛世》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汉代与唐代的历史特点,领略中华文明的辉煌。通过分析两朝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成就,使学生认识到汉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阶段,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历史文化的情感。同时,本课内容与八年级学生认知水平相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观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汉唐盛世的成因和特点,增强对中华文明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提升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汉唐时期的社会现象,锻炼学生运用历史资料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兴趣。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汉代与唐代的政治制度特点,如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唐朝的科举制度等;
②汉唐时期的经济繁荣表现,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③汉唐文化的辉煌成就,如汉赋、唐诗、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发展。
2.教学难点,
①汉唐时期社会矛盾与阶级斗争的复杂性,引导学生理解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
②汉唐时期民族关系与对外交流的多样性,分析其对中华文明的影响;
③汉唐盛世的历史评价,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进行客观评价。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触控式电子白板、计算机、投影仪。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与社会课程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
信息化资源:汉唐盛世相关历史图片、历史文献资料、历史视频资料。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历史地图、角色扮演、小组讨论。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教师展示汉唐时期的著名历史人物和代表性文物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历史知识,提出问题:“历史上有哪些时期被称为‘盛世’?这些盛世有哪些共同特点?”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汉唐盛世》。
2.讲授新知(20分钟)
a.汉朝盛世(5分钟)
-介绍汉朝的基本情况,包括汉朝的建立、发展过程。
-讲解汉朝的政治制度,如郡国并行制、三公九卿制等。
-分析汉朝的经济繁荣,重点介绍丝绸之路的开通及其影响。
-阐述汉朝的文化成就,如汉赋、书法、绘画等。
b.唐朝盛世(15分钟)
-介绍唐朝的基本情况,包括唐朝的建立、发展过程。
-讲解唐朝的政治制度,如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度等。
-分析唐朝的经济繁荣,重点介绍唐朝的商业发展、海外贸易等。
-阐述唐朝的文化成就,如唐诗、书法、绘画等。
-通过对比汉朝和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特点,引导学生总结汉唐盛世的共同点。
3.巩固练习(10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如:“汉朝和唐朝在哪些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方面进行深入探讨,并汇报讨论成果。
4.课堂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汉唐盛世的历史意义,并提出思考题:“我们应该从汉唐盛世中汲取哪些历史经验?”鼓励学生在课后进一步思考和探究。
5.作业布置(5分钟)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预习下一节课的内容,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收集有关汉唐盛世的历史资料,为下一节课的讨论做准备。
学生学习效果
学生学习效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掌握:
学生能够准确记忆并理解汉唐盛世的历史背景、政治制度、经济繁荣和文化成就等知识点。通过学习,学生掌握了汉朝的郡国并行制、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等政治制度的特点,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开通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以及汉赋、唐诗等文化成就的代表性。
2.能力提升:
a.历史思维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分析汉唐盛世的历史现象,培养了历史唯物主义观念,提高了运用历史资料进行推理和论证的能力。
b.综合分析能力的提升:学生在分组讨论中,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汉唐盛世的不同方面,提升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c.创新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收集和整理历史资料,激发了对历史文化的探索兴趣,培养了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
a.增强民族自豪感:学生在学习汉唐盛世的历史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中华文明的辉煌,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b.培养爱国主义精神:学生通过学习汉唐盛世的历史,认识到我国历史上各个时期的发展成就,培养了爱国主义精神。
c.提高道德素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了解汉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道德观念,提高了自身的道德素养。
4.实践应用能力:
a.课堂参与度提高:学生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等活动中,积极参与,提高了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