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说课稿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发布:2025-01-23约4.13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中的《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联读。通过对这三篇散文的阅读与鉴赏,使学生理解并掌握散文的审美特征、写作手法及情感表达。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本节课所选的三篇散文均与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感紧密相关,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散文作品,对散文的写作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将帮助学生深化对散文的认识,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同时与教材中其他章节内容相结合,使学生在整体上把握散文的审美价值。

核心素养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深入阅读《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作者如何运用生动、贴切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感,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鉴赏力。

2.思维发展与提升: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这三篇文章中的主题思想、情感态度和表达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提升对散文深层意蕴的理解。

3.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学习这三篇散文,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中关于自然和人文情怀的表达,增强文化自信,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文化。

4.审美鉴赏与创造: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感受和欣赏散文中的审美价值,通过写作实践,尝试运用所学的表达技巧,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散文作品。

学情分析

本节课面对的是高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知识层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学基础,对散文有初步的理解和欣赏能力。在能力方面,学生能够独立阅读文学作品,但深入分析和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在素质方面,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文学作品充满兴趣,但可能缺乏持续的阅读和思考习惯。

在行为习惯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依赖性,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不是主动探索。此外,部分学生在课堂参与度方面有待提高,需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升课堂互动。

对课程学习的影响方面,学生的兴趣和动机是学习的内在驱动力。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教师需要激发学生对散文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同时,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调整教学策略,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使他们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学具准备

多媒体

课型

新授课

教法学法

讲授法

课时

第一课时

步骤

师生互动设计

二次备课

教学方法与策略

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讲授引导学生理解散文的基本特征和审美价值,同时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个人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2.教学活动:设计小组合作活动,让学生在小组内部分享对散文的理解,讨论作者的写作手法和情感表达,通过角色扮演来模拟作者的情感体验,增强对文本的深入理解。

3.教学媒体:利用多媒体展示散文中的场景图片,帮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作品中的自然美和人文情感,同时使用电子白板记录学生的讨论要点,以便于回顾和总结。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以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大家认为,散文怎样才能写得生动有趣?”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的散文作品及其特点,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详细介绍《荷塘月色》《故都的秋》《我与地坛》三篇散文的背景、主题和写作特色。

举例说明:通过具体分析文章中的精彩语句和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散文的审美价值。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这三篇散文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色方面的异同。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让学生选择一篇散文进行仿写练习,尝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巧。

教师指导: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难给予解答和帮助。

4.课堂总结(约10分钟)

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简要回顾,强调散文的审美特征和写作手法,并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多思考、多写作。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选择一篇自己感兴趣的散文进行阅读,并撰写一篇不少于300字的读后感,下节课分享。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导入

1.提问:“大家认为,散文怎样才能写得生动有趣?”

2.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散文要写得生动有趣,需要运用丰富的词汇、生动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

3.回顾初中阶段学习的散文作品及其特点,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

1.讲解《荷塘月色》的背景、主题和写作特色。

2.分析《荷塘月色》中的精彩语句和修辞手法,如“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荷塘上,已经是第三个晚上了。”

3.讲解《故都的秋》的背景、主题和写作特色。

4.分析《故都的秋》中的精彩语句和修辞手法,如“秋天,在北方,就是一天天短下去的白天,一天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