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国际化经营--基于动因分析的研究.ppt

发布:2016-03-28约字共1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同性恋收养法律问题研究 学 生 姓 名: 姚 颂 月 培 养 单 位: 法 学 院 导 师 姓 名: 学 科 专 业: 一、选题背景和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四、主要结论 五、不足之处 一:研究背景与选题意义 研究背景 1)宏观方面: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各国经济互相依赖、互相渗透并趋于一体化的趋势不断加强。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世界经济的这种相互依赖与依存更呈现出加速发展之势。这种趋势不仅使大部分国家融入世界经济的整体运行之中,而且深刻地影响着各国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影响着各国企业的兴衰与成败。经济全球化既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也是中国企业发展所面临的宏观环境 2)微观方面:国际化的生产和经营可以给企业带来诸多优势,“通过企业的独特的技能或核心能力取得更大的利润;把特定的创造价值的活动分散到那些能最有效率经营的地区,以实现区位经济效应;实现更大的经验曲线或经济效应,以降低创造价值的成本。” 企业国际化不仅是企业最终产品进入国际市场的手段,而且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市场,而市场全球化则形成了无国界竞争格局,使任何一个企业,不论身在何处,不管愿不愿意,都必然受到来自全球最优秀企业的挑战。很明显,一个仅在国内配置生产要素的企业,面对许多在全球范围内配置生产要素的竞争企业,是难以保持长久生存和发展。 选题意义 在中国加入WTO后,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从对外投资的相对水平看,中国已经成为发展中国家中的对外投资大国,从跨国企业的规模来看,中国少数的跨国公司已经跃居发展中国家的最大跨国公司的行列,与此相适应,一大批制造业企业正处于国际化或者面临国际化的过程中,他们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关键问题是:处于世界经济日益一体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如何在自身经济实力累计和增强的基础上从国际化经营只获取长期利益;如何明确企业所处的国际竞争地位和基于企业国际化动因的国际化经营之路。 二:国内外研究进展 发达国家企业国际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邓宁);产品周期生产理论(弗农);国际生产转移理论(小岛清),垄断优势论(海默)等 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理论 小规模技术理论(刘易斯·威尔斯),技术地方化理论(拉奥),技术创新产业升级理论(坎特威尔和托兰惕诺)等 企业国际化理论最新发展 应用新的微观经济学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如博弈论和信息论),进一步加深了跨国公司理论的研究深度,并且使以前难以检验的理论能够被实证检验,从而使跨国公司理论在许多方面有了新的进展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内容框架: 一.问题的提出与文献回顾 1.1问题的提出 1.2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2.1研究目的 1.2.2研究意义 1.3企业国际化理论评述 1.3.1企业国际化经营经典理论 1.3.2发展中国家企业国际化理论 1.3.2新时期的企业国际化理论发展 二.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趋势 2.1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现实背景 2.1.1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是不可避免的趋势 2.1.2企业国际化是实现其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手段 2.2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竞争环境 2.2.1制造业面临的发展瓶颈和市场压力 2.2.2全球范围内国际化经营,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内在驱动 2.3我国制造业企业的国际化经营与发展 2.3.1我国制造业企业发展概括 2.3.2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三.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动因 3.2关于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动因的解释比较 3.2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的动因分析 3.2.1资源获取型 3.2.2市场开拓型 3.2.3出口提高型 3.2.4成本优势 3.2.5规模效应 3.2.6学习机会 四、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典型个案比较 4.1 海尔国际化动因分析 4.2格兰仕国际化动因分析 4.3华为国际化动因分析 五.促进我国制造业企业国际化经营的政策建议 5.1培养制造业企业管理层的国际化意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