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以××企业为例的案例分析.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研究
——以海尔集团为例的案例分析
陈 鑫 安礼伟
摘要:当前世界已进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之中,随着中国在加入WTO后,各项准入规则在中国的实施,中国市场将在更大范围、更深程度上与国际市场接轨,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已将眼光从国内市场转向了国际市场,本文以国内企业中走得较早,发展速度较快的企业之一青岛海尔集国为例对国内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趋势、发展前景、成功经验以及在国际化经营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总结,并从资金、组织结构、产品、市场活动、技术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想法与建议。
关键词:国际化经营 海尔集团 海外上市 整合竞争
1、从事国际化经营是国内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必然选择
1.1国际化经营是当前企业从事贸易活动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的国界概念已经消失,在当今世界,无论是西方发达国家还是广大发展中国家,都无一例外地卷入到国际生产与交换之中,全世界80%的本地生产,本地消费的经济形态迅速全球化,即使是那些国内贸易丰富、市场规模庞大的国家也难以避免地走上外向型经济发展的道路。对外贸易、海外投资、跨国生产和国际技术交流已使各国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
1.2我国企业从事国际化经营的意义
国内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有利于实现生产要素在国际范围内的最优配置。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全球化呈现出新的特点,作为一个跨国经营型公司,其经营活动必然被纳入国际经济活动之中,从全球战略为出发点,在世界市场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组合.我国在生产要素方面,总的来说,主要是劳动力资源优势,在其他方面,不仅奖金短缺、技术和管理落后,而且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能源、自然资源、矿物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在我国国民经济所需的45种主要矿产中,到20世纪末,已经有1/4资源不足,21世纪,将有1/2不能满足需要,到2020年,除煤、钼、稀土、岩盐、锡、锑等外,其余均难以满足需要,将出现矿产资源全面紧张的严重局面,这种局面只能通过国际经营的途径解决。
其次国内企业从事跨国经营有利于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企业国际化要求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建立起一整套适应国际市场变化、按照国际惯例和国际通用标准办事的管理办法和生产技术标准;同时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临国外企业的激烈竞争也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自身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企业素质,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第三国内企业跨国经营也有利于促进国内产业结构和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企业国际化使企业直面国际市场,企业要想提高自已产品的竞争力,必须扬长避短,发展优势产业,而国际化集团往往就是围绕发展自已的优势产业而建立起来的。因此跨国经营对调整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另外国际化的企业会按照国际惯例,通过控股、参股和其他手续,把联合大量中小企业,形成紧密的集团企业,可以有效改善企业组织结构。
第四我国企业开展国际化经营有利于利用发达国家的奖金、尖端技术优势。发达国家银行业放松管制有利于我国在当地直接融资,全球金融一体化趋势更有利于我国利用国际金融市场实现全球融资。同时,我国技术层次多元化发展与发达国家开展共同开发研究和技术合作,有利于获取高新技术和科技商品化、产业化的诀窍。另外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后,可以在海外直接作为人才培训的基地,让一大批有发展前途的人才在国际环境中经受锻炼,学习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培养出一批具有国际化经营能力的高级管理型人才。
1.3我国企业国际经营现状
过去20年,在对外开放市场,引进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的过程中,中国的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一些产业的竞争力大大增强,具备了将一些成熟技术向国外有需求的市场进行转移的能力。为此,根据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对战略性资源需求加大的实际,中共中央在十五大上提出了“鼓励能够发挥我国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更好地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战略方针。中共前任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在积极扩大出口的同时,要有领导有步骤地组织和支持一批有实力有优势的国有企业走出去,到国外,主要是到非洲、中亚、中欧、南美等地投资办厂”。在这一方针的指引下,近年来中国的海外投资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境外加工贸易和资源开发成效显著。
从行业覆盖面看,目前中国的海外投资涉及的领域已从过去的以贸易和餐饮为主逐步拓宽到矿产、森林、渔业、能源等资源开发,家用电器、纺织服装、机电产品等境外加工贸易,农业及农产品开发、餐饮、旅游、商业零售、咨询服务等行业在内的全方位的经营活动。从近年来的发展看,境外加工贸易(占22.2%)和资源开发(18.1%)增长比较快,截止到2001年9月,共有生产加工项目1613个,中方投资额17.57亿美元,其中包括境外加工贸易企业327个,中方投资额8.68亿美元;有资源开发项目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