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中应用.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中应用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宫缩乏力产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90例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应用传统缝合方法,研究组患者则予以背带式缝合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手术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并发症情况。 结果 研究组患者手术时间为(63.9±9.5)min,有效控制出血时间为(6.7±0.7)min,术后24 h出血量为(426.8±43.8)ml,住院时间为(8.9±1.3)d,月经复潮时间为(106.5±8.4)d,总有效率为95.6%,并发症发生率为0.0%,对照组分别为(72.5±12.5)min、(8.1±0.9)min、(659.5±62.4)ml、(10.5±1.6)d、(120.5±12.5)d、66.7%、28.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子宫背带式缝合在宫缩乏力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关键词] 产后出血;宫缩乏力;背带式缝合
[中图分类号] R719.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5)07(a)-0126-03
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在临床中对于治疗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具有明显效果。产后出血在患者分娩期是较为严重的一种并发症,为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1]。子宫收缩乏力为导致产后出血的一个最常见因素。在抢救生命的过程中将子宫切除,丧失重要器官,通常使得年轻患者难以接受,因此在临床中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于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症状的治疗具有重要价值[2]。本文选取90例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分析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于剖宫产术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6月90例剖宫产术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患者均符合宫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的诊断标准[3-4]。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1~42岁,平均(28.4±3.6)岁;初产妇24例,经产妇21例;胎儿宫内窘迫症者14例,头盆不称症者8例,瘢痕子宫症者5例,羊水过少症者3例,双胎3例,巨大儿症者2例,社会因素10例。研究组中患者年龄22~43岁,平均(28.8±4.1)岁;初产妇25例,经产妇20例;胎儿宫内窘迫症者13例,头盆不称症者9例,瘢痕子宫症者4例,羊水过少症者4例,双胎2例,巨大儿症者3例,社会因素10例。两组产妇的年龄、手术指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持续性硬膜外麻醉处理,在子宫下段位置作横切口开始行剖宫产,当胎头分娩后应用缩宫素10 U进行静滴,临床表现为胎儿分娩后子宫无法正常收缩,出血严重,在胎盘剥离面有大面积渗血症状,子宫经按摩处理无显著效果,应用促宫缩剂,对宫腔面出血位置进行局部缝扎也无明显疗效,出血量超过700 ml[5]。对照组患者持续进行子宫按摩处理,将热盐水纱布垫放置于出血处进行按压,将缩宫素注入到静脉、宫体内,静脉应用氨甲苯酸等止血药物,将出血处进行8字缝合,常规方法对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予以结扎,宫腔应用纱条进行填塞。研究组患者实施子宫背带式缝合术治疗[6],子宫自腹腔内托起,对宫体进行挤压,注意其出血程度,了解背带式缝合术治疗所能够达到的成功率,连续加压如出血量缩减,表明背带式缝合术可达到理想成功率。缝合方法:0号可吸收缝合线自子宫切口位置右下缘3 cm与右侧相距3 cm位置穿至子宫,自切口上缘3 cm且与右侧缘相距4 cm位置穿出。将带针可吸收线穿越宫底,压至右宫角相距3~4 cm宫底位置[7]。被送至后侧的针线与前侧进针点保持同水平线位置垂直进入子宫后壁,然后自宫腔内面穿出。助手辅助下将可吸收线完全拉紧,左侧自宫腔面往后壁同右侧一样穿出。如右侧压至宫底,针线如右侧穿出宫腔,然后于前方切口左下缘下方相距3 cm位置出针,两手加压,确保子宫前后两壁可紧密相贴,将两线打结。
1.3 观察指标[8]
观察两组产妇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月经复潮时间、治疗效果及并发症情况。在手术完成后开始计时,对患者疗效进行评定,其中,有效:患者阴道流血量50 ml/h,子宫收缩情况良好,质硬,出血情况缓慢降低或停完全止,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尿量恢复正常;无效:患者阴道流血量≥50 ml/h,子宫无法良好收缩或呈现顽固性子宫收缩乏力,质软,无法控制出血情况,生命体征逐渐恶化,尿量30 ml/h或无尿[9]。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