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子宫肌瘤采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分析.doc

发布:2018-10-29约2.34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肌瘤采用桂枝茯苓汤加减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桂枝茯苓胶囊与米非司酮分别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的患者120例患者进行临床研究。结果观察组治疗的总有效率(80.0%)明显高于对照组 (65.0%),观察组患者的痛经、腰腹胀痛、阴道出血、经期延长、月经过多等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肌瘤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子宫肌瘤;桂枝茯苓胶囊;米非司酮子宫肌瘤是妇科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也叫子宫平滑肌瘤,在30~50岁妇女中的发病率相对较高约占25 %[1]。在中医学中认为,子宫肌瘤被认为是症瘕的范畴,其发病原因与脏腑不合、感受外邪、气机不调、情志抑郁等有关,上述原因易导致寒凝、气滞、血瘀等[2]。本次临床研究采用桂枝茯苓胶囊与米非司酮分别治疗子宫肌瘤,且将两组药物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具体分析.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临床研究的患者选取2012年3月~2014年3月我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肌瘤的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经妇科专项检查,并经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子宫肌瘤,穿刺宫颈细胞学检查未见上皮内瘤变及恶性细胞样变性,所选患者用药前3个月内均未接受过激素类药物的治疗,排除对米非司酮过敏的患者。所有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60例,年龄(24~54)岁,平均 (44.1±1.3) 岁,其中月经紊乱或过多者22例,贫血18例,压迫症状11例,痛经9例;对照组60例,年龄(25~54)岁,平均(43.8±1.1)岁,其中月经紊乱或过多者24例,贫血16例,压迫症状12例,痛经8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疾病的种类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1.2方法实验组患者给予桂枝茯苓胶囊((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治疗,3粒/次,3次/d,饭后服用,1w为一个疗程 对照组患者给予米非司酮(北京紫竹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治疗,口服25~50mg,2次/d,连服2~3d, 1w为一个疗程。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行血常规、B超等相关检查,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效果指标变化。   1.3疗效评价 临床症状与体征消失或显著减轻,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不小于50%定义为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或减轻,子宫肌瘤体积缩小不小于30%,或者停药后症状消失、肌瘤体积稳定,且保持6个月以上定义为有效;临床症状无改善,子宫肌瘤没有缩小定义为无效[3]。   1.4统计学分析本次临床研究收集的所有数据均录入到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0.0%,显著高于对照组(65.0%),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0.05。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变化观察组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P0.05。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妇科就诊治疗中最常见的一种激素依赖性良性肿瘤,已成为困扰青中年妇女的常见病、多见病。其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子宫出血、白带增多、腹部肿块、月经期剧烈腹痛、压迫等症状,严重者会引起妇女不孕或习惯性流产,继发性贫血等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了女性的正常生活。   多数临床研究表明,此病的致病机理为气血运行不畅,导致局部气血受阻。因此气滞血瘀是导致本病的根本原因,中医多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此类疾病。桂枝茯苓胶囊的来源主要是依据汉代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中的桂枝茯苓方衍生而来的,其主要组成包括茯苓、白芍、桂枝、牡丹皮、桃仁等药物,在桂枝茯苓胶囊中,桂枝有温通血脉的效果,茯苓则可以健脾利湿,同时,桃仁与丹皮还可以活血化瘀,芍药则可以凉血,几种药物经过配伍之后综合在一起则可以起到去癖化痊的功效.由此可知,桂枝茯苓胶囊的主要作用原理是缓解子宫痉挛,达到活血化瘀、缓消症块的作用。   多数基础研究中发现,桂枝茯苓胶囊还可扩张血管,使各脏器的血液供给增加,增强血液回流动力。同时其还具有降低血小板活性,抑制血小板凝集,增强纤维蛋白溶解活性的作用,可有效的改善血液浓、凝、聚、粘等病理现象,具有显著的抗炎、消肿块、解痛、镇静的作用,有效抑制肿瘤的不良生长,对于增生性病变的吸收与转化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是临床治疗增生性妇科疾病的有效药物。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表1采用桂枝茯苓胶囊治疗的观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