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探析.doc

发布:2018-10-25约2.46千字共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临床效果探析   摘要:目的:对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   方法:从我院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76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和对照组(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治疗),均为38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肌瘤复发率。   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肌瘤复发率,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肌瘤复发率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   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在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   关键词:子宫肌瘤 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 肌瘤剔除术 临床效果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4.11.215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1-0133-01   在临床上,子宫肌瘤属于一种较为常见的出现在孕龄妇女生殖器官中的良性肿瘤疾病,其对患者正常生活带来严重影响。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发病率逐渐呈现上升趋势,且患者逐渐要求保留子宫。针对该种现象的出现,笔者为进一步了解分析子宫肌瘤采用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联合肌瘤剔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特从我院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76例进行研究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选取我院在2012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76例子宫肌瘤患者,均符合WHO关于子宫肌瘤疾病相关诊断标准。并按照患者治疗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38例,患者年龄为38―59岁,平均年龄(48.53±1.17)岁;对照组38例,患者年龄为39―60岁,平均年龄(49.62±1.21)岁。对76例子宫肌瘤患者的基本资料进行对比,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治疗,实施全麻措施,选取截石位。在患者脐部成功建立人工二氧气腹,气腹压力控制在12―14mmHg之间。之后为患者常规穿刺4点,确保各穿刺点同瘤体上缘的距离≥10cm,对患者腹腔进行有效检查。对前壁和后壁出现子宫肌瘤的患者,做自右向左上的斜切口;对于宫底出现肌瘤的患者,应做横切口。之后采用单极电针对子宫肌层和肌瘤假包膜进行全层切开术,切口通过患者肌瘤最突出部位,并通过自行设计的肌瘤分离剥离器对瘤体进行剥离,手术完成后,用1号可吸收线对创面实施单层连续缝合。术后,医护人员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实施治疗,避免其出现感染现象。   1.2.2 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加以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进行治疗,操作者选取患者骨盆漏斗韧带、圆韧带和盆壁组成三角区切开腹膜,并沿患者骨盆漏斗韧带方向将腹膜桥剪开一个长度为3―5cm的切口,之后向下向外进行分离,充分暴露髂外动脉和静脉,对髂内动脉前支进行有效解剖,其中,子宫动脉属于髂内动脉前干的第一分支,对其进行解剖游离,长度2cm。用宽度为1.0cm的双极电凝使患者子宫动脉闭合。操作者在对子宫动脉进行分离解剖和电凝阻断时应尽可能避免盆壁大血管和输尿管,有效降低对其带来的损伤。术后,医护人员采用常规抗生素对患者进行治疗,避免出现感染现象,促使其早日康复。   1.3 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肌瘤复发率。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医学研究通过SPSS17.0软件对临床治疗过程中收集的相关数据资料加以分析处理。计量资料表示单位为(X±S),不同患者之间数据资料差异以单因素方差分析法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统计学处理方法为X2检验法,如果两组患者之间数据资料P0.05,说明两者间数据资料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肌瘤复发率,治疗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肌瘤复发率均同对照组患者间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见下表: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   住院时间和肌瘤复发率   3 讨论   手术为治疗子宫肌瘤疾病临床上具有一定效果,对患者临床症状具有改善作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可有效避免传统开腹手术中出现的弊端,减小患者创伤、促使患者术后早日康复等,但该种手术仅适合于肌瘤直径≤8cm且数量≤2的患者,进而在临床上不能对全部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子宫动脉阻断术逐渐应运而生,其不仅具有创伤小和术后恢复快等特点,还可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患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