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1.ppt

发布:2017-04-24约2.87千字共9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添加索引不能选择唯一值或降序排列 关联属性域为什么不能发挥作用;第三章 空间数据的采集与组织;;;主要内容;3.1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 ;图3.1 新建sharpfile菜单操作;3.1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 ;3.1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 ;3.1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 ;3.1 Shapefile文件的创建 ;3.2 Geodatabase数据库创建;Geodatabase的数据组织;对象类(object class)是指存储非空间数据的表格; 要素类(feature classes)是具有相同几何类型的要素的集合,他们之间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具有某种关系,当不同的要素之间存在关系时,应考虑把他们放在一个要素数据集(feature dataset)中。 (1)当不同的要素属于同一范畴,如全国范围内某种比例尺的水系数据; (2)在同一几何网络为了中充当连接点和边的各种要素类; (3)对于共享公共几何特征的要素类。如用地、水系、行政区界等,当移动其中的一个要素时,其公共部分也要求一起移动,并保持这种公共边不变,此种情况下,也要将这些要素类放在同一数据集中。 其中第二种和第三种只有在数据集中才能构建几何网络和构建拓扑关系。;;3.2.2地理数据库建立的一般过程;1、 创建一个新的数据库 借助ArcCatalog可以建立两种地理数据库:本地个人地理数据库(个人地理数据库和文件地理数据库)和ArcSDE地理数据库(空间数据库连接)。本地地理数据库可以直接在ArcCatalog环境中建立,而ArcSDE地理数据库必须首先在网络服务器上安装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和ArcSDE,然后建立从ArcCatalog到ArcSDE地理数据库的一个连接。 ;; 以建立本地个人地理数据库为例 :;3.2.4 建立数据库中的基本组成项 Geodatabase中的基本组成项包括对象类、要素类和要素数据集。 ;建立要素数据集 建立一个新的要素数据集,必须定义其空间参考,包括坐标系统和坐标域。数据集中的所有要素类使用相同的坐标系统,所有要素类的所有要素坐标必须在域的范围内。 在ArcCatalog目录树中,在需要建立新要素数据集的地理数据库上单击右键,打开对话框。 ;; 输入要素数据集名称,单击Edit按钮,打开Spatial Reference属性对话框,设置空间参考及坐标域。 ;2. 建立要素类 要素类分为简单要素类和独立要素类。简单要素类存放在要素数据集中,不需要定义空间参考,要素类将使用要素数据集的坐标;独立要素类存放在数据库中的要素数据集之外,必须定义空间参考坐标。;(1)建立一个简单要素类 在New Feature Class对话框中,输入要素类名称、假名,在Type选项组选择This feature class will store ESRI simple features单选按钮。 ; 按提示输入关键字、添加新字段、定义字段属性等。;(2)建立一个独立要素类 独立要素类是在地理数据库中不属于任何要素数据集的要素类,其建立方法与建立简单要素类相似。但独立要素类需要建立自己的空间参考坐标系统,并设定自己的投影系统参数和X/Y域。;3.建立关系表 按提示输入关键字、添加属性字段、选择数据类型等。 ;图3.23 新建关系表的对话框操作;3.3.5 向地理数据库加载数据 地理数据库中支持Shapefile、Coverage、INFO表和dBASE表,如果已有数据不是上述几种格式,可以用ArcToolbox中的工具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再加载到地理数据库中。; 以建立本地个人地理数据库为例 :; 例如:在ArcCatalog树中,右键单击想导入到地理数据库的表,单击Export,单击To Geodatabase(single)或To Geodatabase(multiple),可以实现一个或多个INFO表同时导入到数据库中。;;2. 载入数据 导入数据时,数据作为新的要素类或新表存在,在导入之前,这些要素类和表是不存在的,载入是地理数据库中首先必须存在与被载入数据具有结构匹配的数据对象。在ArcCatalog中,右键单击要键入的要素类或表。(即利用加载全部数据,也可以仅加载满足条件的数据);;;;属性分割与合并 在编辑数据时,常常把一个要素分割(splitting)成两个要素,或把两个要素合并(Merge)成一个要素,设置分割合并规则后,根据这些规则决定其结果要素属性数值。(必须是自己建立的属性值,系统自带属性不能建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