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空间数据的采集与处理.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属性数据输入方式 一般采用键盘输入 对照图形输入 预先建立属性表输入属性数据,然后根据关键字与图形数据自动关联 第二十九页,共七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第三十页,共七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国家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规范在“专业数据分类和数据项目建议总表”中,将数据分为社会环境、自然环境和资源与能源三大类共14小项,并规定了每项数据的内容及基本数据来源。 第三十一页,共七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属性数据的编码原则 系统性和科学性:满足所涉及学科的科学分类方法,能反映出同一类型中不同的级别特点。 一致性:对代码所定义的同一专业名词、术语必须是唯一的。 标准化和通用性:有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按标准进行,没有标准的必须考虑在有可能的条件下实现标准化。 简捷性:在满足国家标准的前提下、每一种编码应该是以最小的数据量载负最大的信息量。 可扩展性:编码的设置应留有扩展的余地,避免新对象的出现而使原编码系统失效、造成编码错乱现象。 第三十二页,共七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属性数据的编码内容 登记部分:用来标识属性数据的序号,可以是简单的连续编号,也可划分不同层次进行顺序编码; 分类部分:用来标识属性的地理特征,可采用多位代码反映多种特征; 控制部分:用来通过一定的查错算法,检查在编码、录入和传输中的错误,在属性数据量较大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十三页,共七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属性数据的编码方法 编码的一般方法是: (1)列出全部制图对象清单。 (2)制定对象分类,分级原则和指标将制图对象进行分类、分级。 (3)拟定分类代码系统。 (4)设定代码及其格式。设定代码使用的字符和数字、码位长度、码位分配等。 (5)建立代码和编码对象的对照表.这是编码最终成果档案,是数据输人计算机进行编码的依据。 目前,较为常用的编码方法有层次分类编码法与多源分类编码法两种基本类型。 第三十四页,共七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耕地 71 园地 72 林地 73 牧草地 74 居民点及公矿用地 75 交通用地 75 水域 76 未利用地 77 土地利用类型 7 有林地 731 灌木地 732 疏林地 733 迹地 735 针叶树疏林地 7331 阔叶树疏林地 7332 未成林林地 734 层次分类编码法:是按照分类对象的从属和层次关系为排列顺序的一种代码,它的优点是能明确表示出分类对象的类别,代码结构有严格的隶属关系。 第三十五页,共七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多源分类编码法: 又称独立分类编码法,是指对于一个特定的分类目标,根据诸多不同的分类依据分别进行编码,各位数字代码之间并没有隶属关系。下表以河流为例说明了属性数据多源分类编码法的编码方法。 第三十六页,共七十四页,2022年,8月28日 标 志 编 号 ? 分 类 ? Ⅰ Ⅱ Ⅲ Ⅳ Ⅴ Ⅵ Ⅶ Ⅷ Ⅸ 1 2 3 ? ? ? ? ? ? ? ? 平原河 过渡河 山地河 ? 1 2 3 ? ? ? ? ? ? ? 常年河 时令河 消失河 ? ? 1 2 ? ? ? ? ? ? 通航河 不通航河 ? ? ? 1 2 3 4 5 6 ? ? ? ? ? 树状河 平行河 筛状河 辐射河 扇形河 迷宫河 ? ? ? ? 1 2 3 4 5 6 7 ? ? ? ? 主〔要河〕流∶一级 支 流∶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六级 七级 ? ? ? ? ? 1 2 3 4 5 ? ? ? 河长:一组—— 1公里以下 二组—— 2公里以下 三组—— 5公里以下 四组——10公里以下 五组——10公里以上 ? ? ? ? ? ? 1 2 3 4 5 6 7 8 ? ? 河宽:一组—— 5~10 米 二组—— 10~20 米 三组—— 20~30 米 四组—— 30~60 米 五组—— 60~120米 六组——120~300米 七组——300~500米 八组——500米以上 ? ? ? ? ? ? ? 1 2 3 4 5 6 7 ? 河流间的最短距离50米 50 ~100 米 100 ~200 米 200 ~400 米 400 ~500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