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最新题库大全2007-2012历史高考试题分项专题02 近代中国维权斗争和民主革命.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近代中国维权斗争
(一)选择题
(一)选择题
(2012高考文综浙江卷19)报载,武汉工人提出“车间就是战场,工人就是战斗员,开快机器,多做一件活,就等于于多消灭一个敌人”;鞍山钢铁厂工人“把行李搬到工厂,昼夜守护在高炉旁……在极其艰苦的情况下,先后生产了大批军锹、军镐、炮弹钢、副油箱等,并不断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上述场景出现在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抗美援朝时期 D.大跃进时期
(2012高考文综北京卷15)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摄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012高考文综四川卷18)1936年12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以大量篇幅报道了西安事变,而封面人物选择的是正在视察军队的日本裕仁天皇。这反应映出《时代》周刊
A.意在鼓动日本,实现东亚共荣 B.希望示好日本,结成美日同盟
C.主张压制中国,渗透美国势力 D.关注中国局势,担心中日战争
(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8)1936年,沈钧儒等人发表《团结御侮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强调“中国共产党于去年……主张停止内战,联合各党各派,共同抗日救国”。该“主张”最早见于
A.“八一宣言” B.《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C.“国共合作宣言 ” D.《论联合政府》
【答案】:A
【解析】:题中中共于去年(1935年)提出的“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主张,最早见于1935年八月一日的“八一宣言”。B项是1935年12月;C项是1937年9月;D项是1945年。
(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6)法国学者马扎里海说,“汉人于1661年从那里驱逐了荷兰人,1885年驱逐了法国人,1874年和1944年驱逐了日本人“。”那里“是指我国的
A.山东 B.辽宁 C.台湾 D.广西
(2012高考文综重庆卷16)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
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
(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27)漫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下列漫画创作于解放战争时期的是
A.《呜呼鲁民 呜呼圣地》 B.《蜿蜒南下》 C.《国破山河在》 D.《支持的住吗》
(2012高考历史江苏卷7)民主人士章乃器曾说:“我们在不久以前,还在欢呼北伐的胜利,以为……我们这样生活在租界的人也可以不再受外国人的轻视、侮辱了。孰知大好形势突然逆转,国家又濒于危亡,悲痛的心情真是难以言语形容的。”这种“悲痛的心情”源于
A.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 B.日本发动蓄谋已久的九一八事变
C.汪精卫在武汉大肆捕杀共产党人 D.国民党对红军发动第一次“围剿”
(2012高考历史海南卷14)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加上赔款,A项不正确;列强在中国大规模争取路矿权是在甲午战争后(1895年后),C项排除;中国茶叶受印度茶叶出口冲击,这一时间段有较大减少,D项排除,只能选B项。
(2012高考山东基本能力30)毛泽东指出:“我们停止阶级斗争的原因,是因为半殖民地的中国,外在矛盾,大于内在矛盾,先解决外在矛盾。” 当时 “我们停止阶级斗争”有利于
A. 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 B.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的形成
C.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D. 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答案】:C
【解析】:注意题中关键词“外在矛盾(中外民族矛盾)大于内在矛盾(国内阶级矛盾)”,即是指把抵抗外来侵略放在第一位、国内阶级斗争放在第二位。只有C项符合这一标准。
(2012高考历史上海卷25)卢沟桥事变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华北的同时,把战火烧到华东地区,国守军坚决予以反击,爆发了
A.淞沪会战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