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1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第2课课件.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911年10月10日 中华民国成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赶走皇上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上 冈 高 级 中 学 欢 迎 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走近课堂探索历史奥秘 制作:历史备课组 人民版 历史必修1 专题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第2课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孙中山.wmv 为什么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要掀起一场旨在推翻清政府、建立民国的辛亥革命? A 社会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材料1:1895-1911年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 革命的酝酿 510 31 5600 340 190l-1911 750 16.7 4500 100 1895-1900 平均每年新增资本/万元 平均每年设厂数/家 新增民族工业资金总额/万元 新办民族工业总数/家 年份 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民主革命 派登上政治舞台 材料2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与政党的建立 成立时间 名 称 创立地点 主要领导 人 1894年 兴中会 檀香山 孙中山 1904年 华兴会 长沙 黄兴、宋教仁 1905年 同盟会 (政党) 日本东京 孙中山 组织基础:革命团体和资产阶级政党的建立 材料4 1911年5月清政府迫于帝国主义的压力,颁布“铁路国有”政策收归路权,以满足帝国主义掠夺中国铁路主权之需求,全国人民奋起反抗,其中四川保路运动规模最大,并最终演发为四川各阶层的反清反帝武装大起义。 ——隗瀛涛《四川保路运动》 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 浙皖起义 萍浏醴起义 黄花岗起义 镇南关起义 材料3革命党人武装起义 2、经济基础 一、辛亥革命的酝酿 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 3、组织基础 4、军事基础 各地一系列武装起义的发生 5、有利时机 保路运动的发生 1、社会背景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政党的建立 二、辛亥革命过程: 1、武昌起义 2、中华民国的成立 3、结果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11日,起义军攻克总督衙门,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新军将领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起义后十几个省区宣布脱离清政府的统治而独立。 ★武昌 武昌起义后宣布独立地区 1、武昌起义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成立 2、高潮 民国元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临时大总统合影 五色即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五族共和” 中华民国的成立 大清皇帝:宣统帝 民国总统:孙中山 普通公民:溥仪 (1)赶跑了皇上 3、结果: 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可以保举他为临时大总统。 (2)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 大清皇帝:宣统帝 民国总统:孙中山 普通公民:溥仪 赶跑了皇上 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3)第三、四、五、六章中的权力分工体现了什么思想? 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二章“人民”,规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第三章“参议院”,规定:“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第四章“临时大总统副总统”,规定:“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 第五章“国务员”,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第六章“法院”,规定:“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主权在民 自由平等 三权分立 责任内阁 《临时约法》:根本上否定君主专制政体,确立民主共和政体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以上数据反映了什么问题? 材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材料三: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