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12课 水陆交通的变迁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docx

发布:2025-04-06约3.94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2课水陆交通的变迁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

设计思路

本课围绕“水陆交通的变迁”这一主题,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引导学生认识交通变迁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密切关系。通过分析古代、近代及现代交通方式的演变,使学生了解我国交通事业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辩证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课旨在培养学生以下核心素养:1)历史唯物主义观念,理解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的互动关系;2)时空观念,通过历史变迁感知地理环境与交通发展的影响;3)史料实证能力,通过分析历史资料,掌握交通变迁的历史证据;4)家国情怀,感受交通发展对国家经济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5)科学精神,培养学生对交通科技进步的理性思考和评价能力。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梳理水陆交通变迁的历史脉络,理解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发展的特点及其原因;

②分析水陆交通变迁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特别是对交通运输效率提升和区域联系的作用。

2.教学难点,

①理解交通变迁与社会经济结构变革之间的复杂关系,如古代水路交通对商业发展的推动作用;

②评估不同交通方式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如铁路、公路、航空等现代交通方式对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影响;

③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交通变迁与社会发展关系的思维方法。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历史地图软件、投影仪、计算机、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

课程平台:学校历史教学平台、网络资源库。

信息化资源:历史图片、视频资料、在线历史文献数据库。

教学手段:实物展示、角色扮演、小组讨论、案例分析。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一组古代水陆交通的图片,如古运河、丝绸之路等,引导学生思考:“古代人们是如何进行长途旅行的?”

-回顾旧知:简要回顾初中历史课程中关于古代交通方式的知识,如驿站、马帮等。

2.新课呈现(约2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介绍中国古代水陆交通的发展历程,包括交通方式的演变、交通工具的进步、交通路线的拓展等。

-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交通变迁的原因,如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影响。

-举例说明:

-以隋唐时期的运河为例,说明水路交通对商业繁荣和地区联系的作用。

-以近代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方式的兴起为例,说明现代交通对城市化进程的推动作用。

-互动探究: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历史时期,讨论该时期交通变迁的特点和原因。

-小组汇报:每组选取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小组进行补充和评价。

3.巩固练习(约15分钟)

-学生活动: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角色扮演:模拟古代商队或现代交通公司的场景,体验不同交通方式的工作流程。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练习和角色扮演进行点评,指出优点和不足。

-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

4.拓展延伸(约10分钟)

-提出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交通变迁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如环境、能源、城市化等方面。

-学生分享: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社会交通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5.总结评价(约5分钟)

-学生总结:请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水陆交通变迁的历史意义。

-教师点评: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交通变迁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6.布置作业(约5分钟)

-完成课后阅读材料,了解我国现代交通事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准备下一节课的讨论话题,如“未来交通的发展方向”。

知识点梳理

1.水陆交通变迁的历史背景

-古代交通发展:介绍古代水陆交通的基本情况,如驿站制度、马帮运输等。

-近代交通变革:分析近代以来交通方式的变革,如蒸汽船、铁路、汽车等的出现。

-现代交通发展:探讨现代交通技术的发展,如高速公路、航空、互联网交通等。

2.水陆交通变迁的主要特点

-交通方式的多样化:从古代的单一水路、陆路到现代的多样化交通方式。

-交通工具的进步:从人力、畜力到机械动力,再到自动化、智能化。

-交通路线的拓展:从局部到全国,再到全球范围内的交通网络。

3.水陆交通变迁的原因

-社会经济因素:经济发展、商业繁荣、城市化进程等对交通发展的推动作用。

-科技进步因素:蒸汽机、内燃机、电力等技术的应用,促进了交通工具的革新。

-政治因素:国家政策、战争、外交等对交通发展的制约和促进。

-文化因素:文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