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docx
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说课稿--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
2.教学年级和班级:2023-2024学年高一年级
3.授课时间:2023年10月27日
4.教学时数:1课时
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1.培养学生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思维能力,通过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和影响,使学生认识到社会变革的必然性和复杂性。
2.提升学生的历史解释能力,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理解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特点和成就,以及面临的挑战。
3.增强学生的全球视野,认识到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进程的影响,培养学生的国际理解和跨文化交流意识。
4.强化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培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①十月革命胜利的原因分析,包括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革命阶级的成熟程度、革命领导人的策略等。
②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特点,如五年计划的实施、集体化农业、工业化进程等,以及这些特点对苏联社会的影响。
③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特别是对20世纪国际关系格局的塑造。
2.教学难点,
①深入理解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如何将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与具体历史事件相结合,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②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矛盾和问题,如集体化农业中的农民问题、工业化过程中的资源分配问题等,以及这些问题对苏联社会发展的长期影响。
③评估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如何在多元历史解释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并能够辩证地看待不同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作用。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学设备(电脑、投影仪、音响)、历史教材《中外历史纲要下册》。
2.课程平台:学校网络教学平台,用于发布教学资料和在线讨论。
3.信息化资源:十月革命相关历史图片、视频资料、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历史数据。
4.教学手段:历史地图、时间轴、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
教学过程
1.导入(约5分钟)
-激发兴趣:展示十月革命时期的历史图片,如列宁在斯莫尔尼宫发表演说的照片,引导学生思考革命的时代背景和意义。
-回顾旧知:提问学生关于俄国二月革命的知识,回顾革命前的俄国社会状况,为学习十月革命做铺垫。
2.新课呈现(约30分钟)
-讲解新知:
-详细讲解十月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国际国内的政治经济形势、革命阶级的成熟程度、革命领导人的策略等。
-分析十月革命的胜利原因,强调马克思主义在俄国革命中的作用。
-介绍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主要特点,如五年计划的实施、集体化农业、工业化进程等。
-举例说明:
-通过苏联工业化过程中的案例,如斯大林格勒战役,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成功和挑战。
-结合历史地图和时间轴,展示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脉络。
-互动探究: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十月革命对世界历史的影响,以及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历史人物,模拟十月革命时期的场景,加深对历史事件的理解。
3.巩固练习(约20分钟)
-学生活动:
-完成课堂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业,分享对十月革命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理解。
-教师指导: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个别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4.课堂总结(约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强调十月革命胜利的历史意义和苏联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教训。
-强调学生在学习历史时应具备的批判性思维和全球视野。
5.作业布置(约5分钟)
-布置课后阅读任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相关章节,并完成相应的思考题。
-安排小组合作项目,让学生就十月革命或苏联社会主义实践中的一个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准备下次课的汇报。
-鼓励学生收集相关历史资料,如图片、视频等,为下一次课的课堂展示做准备。
拓展与延伸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列宁全集》:收录了列宁关于十月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著作,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列宁的思想和策略。
-《斯大林时代》:探讨斯大林时期的苏联社会主义实践,包括工业化、集体化农业等方面的政策及其影响。
-《苏联经济史》:分析苏联经济体制的演变过程,从新经济政策到斯大林模式,再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等时期的改革。
-《冷战时期的历史》:研究冷战背景下的国际关系,特别是苏联与美国之间的对抗,以及这一时期的历史事件。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学生可以阅读上述书籍,深入了解十月革命和苏联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