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教案.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春江花月夜
一、重点难点
重点:构思巧妙的结构艺术;优美独特的意境创造。
难点:平仄相间,韵律婉转。
二、背景材料
1.张若虚(约660~约720),初唐诗人。杨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全唐诗》仅存其诗两首。一首《代答闺梦还》,风格柔靡,近齐梁体,水平一般。一首则是《春江花月夜》,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人以文传,张若虚就是靠这首诗流传闻名的。
2.《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创制者是谁,说法不一。或说“未详所起”;或说陈后主所作;或说隋炀帝所作。今据郭茂倩?《乐府诗集》所录,除张若虚这一首外,尚有隋炀帝二首,诸葛颖一首,张子容二首,温庭筠一首。它们或显得格局狭小,或显得脂粉气过浓,远不及张若虚此篇。这一旧题,到了张若虚手里,突发异彩,获得了不朽的艺术生命。时至今日,人们甚至不再去考虑旧题的原始创制者究竟是谁,而把《春江花月夜》这一诗题的真正创制权归之于张若虚了。一生仅留下两首诗的张若虚,也因这一首诗,“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三、作品串讲
春江花月夜[1]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2],何处春江无月明。
选自《全唐诗》117卷,中华书局。
滟滟:波光闪烁的样子。
江流宛转绕芳甸[3],月照花林皆似霰[4]。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5]。
芳甸:花草丛生的原野。
霰(xiàn):雪珠,这里形容月光映照下的花朵。
“空里”二句:月光皎洁柔和如流霜暗中飞泻,江畔白茫茫一片空明。流霜:像霜一样的月光悄悄泻满大地。汀:水中或水边平地,此指江畔沙滩。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6],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7],但见长江送流水[8]。
穷已:穷尽。
待:一本作“照”。
但(dān):只是。
白云一片去悠悠[9],青枫浦上不胜愁[10]。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11]?
悠悠:这里指白云缓缓飘行的样子
青枫浦:今湖南省浏阳县有此地名,一名双枫浦。这里泛指分别的地点。
[11] 扁(piān)舟子:指飘零江湖的游子。扁舟:小船。明月楼:明月照耀下的楼房,即思妇住处。这里指楼中的思妇。
可怜楼上月徘徊[12],应照离人妆镜台[13]。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14]。
[12] 徘徊:指月影移动。曹植《七哀诗》:“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上有愁思妇,悲叹有余哀。”
[13] 离人:指思妇。妆镜台:梳妆台。
[14] “玉户”二句:月光似乎故意与思妇为难,帘卷不去,手拂还来。玉户:此处指思妇居室。捣衣砧(zhēn):捣衣用的垫石。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15]。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16]。
[15] 逐:随。月华:月光。君:指游子。
[16] “鸿雁”二句:谓游子、思妇彼此之间难通音信。鸿雁:此指信使。《汉书·苏武传》记载鸿雁传递书信之事。飞光不度:鸿雁飞得再远,也不能随月光飞度到你身边。度:通“渡”。鱼龙:鲤鱼。古诗中说鲤鱼也能传递书信。鱼龙潜跃是偏义复词,即鱼跃。梦落花:梦见春已逝去。文:通“纹”。
昨夜闲潭梦落花[17],可怜春半不还家[18]。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19]。
[17] 闲潭:幽静的潭水。
[18] 可怜:可惜。
[19] 复西斜:指夜将近。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20]。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21]。
[20]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一说已沉入乐亭县海中。潇湘:水名,在今湖南省。碣石、潇湘泛指天南地北,游子思妇相距遥远。无限路:极言离人相距之远。
[21] “落月”句:纷乱的离情,随着残月余辉,布满江边树上。
四、原诗今译
春江中的潮水连海平,海上的明月共潮生。月光闪耀千万里之遥,哪一处春江不在明月朗照之中!江水曲曲弯弯地绕过花草遍生的原野,月色泻在花树上,象撒上了一层洁白的雪。月光荡涤了世间万物的五光十色,将大千世界浸染成梦幻一样的银辉色。因而流霜不觉飞,白沙看不见,浑然只有皎洁明亮的月光存在。在江畔上谁最先见到月亮,江上的明月最初又是哪一年照着人的。人生代代无穷无尽,江上的明月年年不变。一轮孤月徘徊中天,像是等待着什么人似的,却又永远不能如愿。月光下只有大江急流,奔腾远去。谁家游子今夜飘零江湖,那明月照耀下的楼中少妇无比思念离人。白云飘忽,牵出两地离愁。月儿徘徊,把柔和的清辉洒在妆镜台上。月光似乎故意与思妇为难,帘卷不去,手拂还来。共望月光而无法相知,只好依托明月遥寄相思之情。望长空,鸿雁远飞,飞不出月的光影,飞也徒劳;看江面,鱼儿在深水里跃动,只是激起阵阵波纹,跃而无用。“扁舟子”连做梦也念念归家——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