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docx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科目
授课时间节次
--年—月—日(星期——)第—节
指导教师
授课班级、授课课时
授课题目
(包括教材及章节名称)
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教学内容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第14课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包括明清时期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变化、思想文化特点等。具体内容涵盖教材中关于农业、手工业、商业的进步,以及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
2.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在于,学生已学习过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线索,了解了古代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本节课将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明清时期经济与文化的发展特点,从而更好地把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脉络。教材章节包括明清时期的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商业繁荣、文学艺术成就和科学技术发展等内容。
核心素养目标
1.培养学生运用时空观念,理解明清时期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的历史脉络,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2.增强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通过对比分析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通过学习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成就,激发学生对国家历史文化的自豪感,以及对未来国家发展的责任感。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的发展:重点讲解明清时期农业耕作技术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创新和商业的繁荣,例如介绍水稻种植技术的改进、手工业中瓷器与丝绸的生产技术,以及徽商、晋商的商业活动。
-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强调明清时期的文学创作,如《红楼梦》、《儒林外史》等,艺术成就如绘画、书法,以及科学技术方面的天文、数学、医学等领域的贡献。
2.教学难点
-明清时期社会结构的变化:难点在于帮助学生理解明清时期社会阶层结构的变动,如士绅阶层的兴起和商人地位的提升,以及这些变化对经济与文化的影响。
-例如,讲解士绅阶层的兴起时,需要引导学生理解士绅阶层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地位,以及他们如何通过科举制度与政治权力结合,影响社会结构。
-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多样性:难点在于分析明清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性,如理学的演变、心学的兴起,以及文学家、思想家对传统思想的批判和反思。
-例如,讲解心学的兴起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心学是如何在批判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及心学对个人修养和社会思想的影响。同时,需要引导学生分析文学作品中的思想内容,如《红楼梦》中反映的封建礼教与个人情感的冲突。
教学资源
-软硬件资源:多媒体教室、投影仪、电脑、历史教材
-课程平台:校园教学管理系统
-信息化资源:历史教学课件、历史文献电子版、历史背景音乐
-教学手段:小组讨论、案例分析、课堂问答、角色扮演
教学实施过程
1.课前自主探索
-教师活动:
-发布预习任务:通过班级微信群发布预习资料,包括《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的教材摘要和相关历史资料。
-设计预习问题:如“明清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有哪些主要发展?”,“《红楼梦》反映了哪些社会问题?”
-监控预习进度:通过在线平台查看学生提交的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自主阅读教材和相关资料,对明清时期的经济文化有初步了解。
-思考预习问题:学生思考预习问题,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学生将预习笔记和问题回答提交至在线平台。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自主学习法,在线平台。
-作用与目的:帮助学生提前熟悉课程内容,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
2.课中强化技能
-教师活动: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明清时期的历史背景视频,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明清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以及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的成就。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明清时期经济发展对社会结构的影响。
-解答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如“明清时期的商业发展如何影响城市化进程?”
-学生活动:
-听讲并思考:学生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参与课堂活动:学生参与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提问与讨论:学生针对不懂的问题或新的想法,勇敢提问并参与讨论。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讲授法,小组讨论,在线平台。
-作用与目的:通过讲解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程重点,突破难点。
3.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如分析《红楼梦》中的社会阶层描写。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课程相关的历史文献和现代研究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