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习作能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提高习作能力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要求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表达的实际需要、个体的自主体验以及情感的自由宣泄。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作文教学,使《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理念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境界。究竟如何才能越过传统作文教学的沼泽,本人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个人一些提高习作能力的方法,归纳有以下三点:一、情趣启智,焕发课堂;二、阅读积累,灵活运用;三、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关键词】小学生习作;情趣启智;阅读积累;生活素材
翻开《新课程标准》,一些作文教学的新理念让我激动万分:“小学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年龄特点,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培养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假话、空话、虚话。”为学生的自由写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了对写作的束缚,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
《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要求更多地关注了学生生命的健康发展,表达的实际需要、个体的自主体验以及情感的自由宣泄。然而,长期以来的应试作文教学,使《新课程标准》中的作文教学理念成了可望不可及的理想境界。究竟如何才能越过传统作文教学的沼泽,本人结合教学工作实际,谈谈个人一些提高习作能力的想法,和大家交流。
1.情趣启智,焕发课堂
思维科学成果表明:当人们在从事饶有情趣的活动时,大脑就会分泌出一种物质,它的效力比咖啡要高出500倍。因此,在有情趣的学习活动中,学生不但不会有压力,而且会得到充分的发挥。习作就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在“写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的课堂上,我满怀激情地把学生带入美妙的情景:“同学们,老师常常听到你们有兴趣地谈论着上学路上的见闻,那么新鲜,那么有趣。今天,老师给大家提供一个想说就说的机会,大家千万别错过这个机会。”听着,听着,学生仿佛置身于“记者访谈”的情景中,产生了不吐不快的欲望。课末,我又以富有情趣的话语呼应课始的教学:“小记者们,你们具有发明家的洞察力、诗人的想象力和主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向大家播报了新人新事新气象,我代表大家向你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希望你们在以后的日子里,再向大家播报更多更好的新闻。”言已尽,但意未穷,学生任然沉浸在课堂情景中,盼望着下次习作课的来临。
2.阅读积累,灵活运用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一个人知识的积累和人生视野的拓展,一个人心灵和思想的成长,都离不开阅读,因为人只有通过阅读荟萃了人类智慧的各种读物,才能吸取生命成长所需要的营养。记得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课本为了要供学生试去理解、试去揣摩,分量就不能太多,篇幅也不能太长;太多太长了,不适宜做细琢细摩的研讨功夫。但是要养成一种习惯,必须经过反复的历练。单凭教本,是够不上说反复的历练的。所以必须在教本以外再看其他书,越多越好。”这也就说明了一点,如果单从所学的课本来积累,量是远远不够的,它满足不了学生,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一些书刊杂志,而在平时看书、看报时,常常能读到一些好词好句或精彩的片段。但是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有可能读过就算了——过目即忘。针对学生这一特点,我让学生每人建立一个摘抄本,随时摘抄精悍的短文、精彩的片段和精炼的句子。我还在班级开展好词好句包括名言等的比赛。全班分成七个小组,每天一个小组的成员把自己积累的抄写在黑板,再全班识记,有办法的背诵,没办法的摘抄。实践一段时间来,我发现学生的兴趣浓厚。著名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的材料的兴趣。”由此可见,兴趣在学习中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学生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促使他们自觉学习、积极思维、探索创新。从学生的习作里,也证实了这一点,在他们的习作里不会在翻来覆去的只会那儿个用滥了的词儿。因此我坚信广泛阅读可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发展思维,积累知识,提高文学素养。为写作打下基础。
3.留心生活,捕捉素材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这就告诉我们作文的素材问题。生活是作文的源头,小学生作文的思想、观点、感情及一切材料都来自现实生活。如果学生生活丰富,接触的失误多,见识光,视野开阔,感受就会深刻,写起作文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
小学生的生活内容极为丰富多彩。在学校里,有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学习、问题、课余兴趣等活动;在家里,有生活、家务等各种形式活动;在社会上,正逢盛世,气象万千,繁荣的市场经济,奇异的家乡变化等,这些都充满着时代特色的新鲜材料,要丰富学生的写作材料,必须借于对周围事物的仔细观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随时记录下来,因为作文教学不光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的能力。观察是说话的前提,是思维的基础,没有细致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