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技校学生就业能力.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浅谈如何提高技校学生就业能力
在理论和实习方面做到双管齐下,同时开设职业指导课程,帮助学生能够成功的获取职业并获得职业的成功,让学生做到软件硬件双具备。但是由于职业教育刚刚起步,这种和谐的教育方式还没有完善,在此,笔者浅谈下提高技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内容。
一硬件方面
增加学生实习实训机会,提高学生就业前的技能操作水平。职业学校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时,必须尽一切可能增加学生就业前的实习实训机会,让他们掌握相当的技能,尽可能地适应社会各行业对人才的需要。
1.要加大实训的投入力度,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训空间和机会
目前绝大多数公立职校,政府投入力度相对较弱,自身要发展,单靠学生的收费是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的。国家已经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所以各级政府应有相应的政策和财政,为职业学校的发展提供机会和创造条件,职业学校自己再投入一定的资金,学生的实训环境才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比如政府征收的教育费附加过去完全用于义务教育,现在完全可以用于支持职业教育,在这篇文章的开始,我之所以用了一个“美好的愿望”,其意就在这里。职业学校实训设施的改善、加强和完善发展,我认为应是学校和政府共同承担的问题。在目前的条件下,虽然各类职业学校不断加强这方面的投入,但与职业学生实训条件的满足仍有一段较长的距离,也因此而影响了职校生就业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和“零距离上岗”。不断加强和提高完善学生实训条件应是职校发展面临且必须解决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已是职业学校发展的瓶颈问题。
2.充分利用已有的实训力量,不断拓展学生的实习空间
在有限的实训条件下,我们应该满负荷地使用现有的实训力量,给予学生尽可能多的实习实训机会,提高他们的技能操作水平。比如加强与合作企业的联系,大力走校企联合办学的路子,与校外单位签订实训合同等。在这一方面,我校应该说已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子。近年来,除了加强与相关企业联合办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以外,还陆续与歙县 旅游 局、 经济 技术开发区,以及众多企业签订了实习实训合同,把学生实训的空间和机会大大延伸了出去,不仅解决了学校实训条件不足的问题,还大大开阔了学生的眼界,使他们在上岗前就受到了在岗的实习和培训。
3.提高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的实训能力,开设技能指导课
社会发展日新月异,各种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老师如果只局限于学校和学校现有的实训设备,很难让学生掌握企业所需要的各类技术和技能。所以我认为,专业课教师和实训指导教师每年都要送到相关院校和企业进行技术培训,使他们始终掌握该领域先进技术,成为我们职校也是企业所需的技术尖端人才。我想,当企业遇到技术难题第一个想到的是请某职校找某教师来解决问题时,那么这所职校毕业学生的就业局面就非常乐观了。
二软件方面
通过职业指导,提高学生的职业生涯设计能力、职业适应能力、心理素质能力,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
1.职业生涯规划的第一站,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一旦确定自己理想的职业,就会依据职业目标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并为获得理想的职业积极准备相关事宜;其次,正确进行自我分析和职业分析。自我分析即通过 科学 认知的方法和手段,对自己的兴趣、气质、性格和能力等进行全面分析,认识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职业分析是指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充分考虑职业的区域性、行业性和岗位性等特性,比如职业所在的行业现状和发展前景,职业岗位对求职者的自身素质和能力的要求等;第三,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要根据职业和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将已有知识科学地重组,建构合理的知识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知识的整体效能;第四,培养职业需要的实践能力。除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外,还需具备从事本行业岗位的基本能力和专业能力。只有将合理的知识结构和适用社会需要的各种能力统一起来,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2.职业适应能力:提升就业能力的关键
学校和社会是有差距的,其运行规则和社会的运行规则有很大不同。这种环境的隔离,往往使得“象牙塔”里的学生对社会的看法趋于简单化、片面化和理想化。一些企业对应届毕业生表示出冷淡,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刚毕业的学生缺乏工作经历与生活经验,角色转换慢,适应过程长。在挑选和录用毕业生时,同等条件下,往往优先考虑那些曾经参加过社会实践,具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的毕业生。这就需要学生在就业前就注重培养自身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借助社会实践平台,可以提高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应变能力等。此外,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就业环境、政策和形势等,有利于他们找到与自己的知识水平、性格特征和能力素质等相匹配的职业。
3.良好的心理素质:提升就业能力的根本
近年来,在学生身边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马加爵一怒之下砍死自己的室友,起因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