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DB3码的编译码原理.pdf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电子科技 2005年第9期 (总第 192期)
基于CPLD的HDB3编译码器
贾惠彬,王兰勋
(河北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 要 通过对 HDB3编译码原理的分析,提 出了一种基于可编程逻辑器件 EPM7064SLC44和模拟开关 4052
实现HDB3编译码的方法,给出了硬件设计电路图、软件设计流程和 HDB3编译码器的仿真波形。此实现方法具有
硬件设计简单、运行速度快、成本低等优点。同时由于 CPLD可重复编程的特点,可以对它进行在线修改,便于
设备的调试和运行。此编译码器已经过实际测试,运行稳定可靠,可用于实际电路中。
关键词 HDB3码;CPLD;Veri1og语言
中图分类号 TN762
在数字基带传输系统中,从信源输出的信号一 的编码规则对消息代码进行编码 (即传号极性交
般是用 0“”、 “1”两种状态表示的单极性 (NRZ) 替);当有4个或4个以上连0串时,就用取代节B00V
码。在进行数字信号基带传输时,必须考虑到传输 或000V (B表示符合极性交替规律的传号,V表示
信道的特点,将信息比特变换为适合于信道传输的 破坏极性交替规律的传号)替代。替代规则是必须
数字信号,即进行线路编码。传输线路对码型的基 使任意相邻V脉冲间的B脉冲数为奇数,这样相邻V
本要求为:从线路码流中容易提取时钟,线路码型中 脉冲的极性也满足交替规律,因而整个信号仍保持
不宜含有直流分量,低频成分应尽量减少,线路码流 无直流分量。具体变换规则如下:
中高频成分应尽量减少,设备简单、易于实现码型 假设二进制码流为fl0Il0000000I100
变换和码型反变换的调试。随着数字通信的迅速发 00001},并且信息序列前一破坏点为V-,且它至
展,人们先后提出了各种适合线路传输的码型,如 第一个连0串前有奇数个B情况下,变换码型为:
CMI码、MILLER码、2B1Q码、AMI码、HDB3码 V—V之间 1的个数 偶数 奇数
等。ITU—T(原CCITT)G.703建议中规定:2M、8M、 前一破坏点的极性 j- —— j- ——
34M 的数字接 口码型均采用HDB3码。 4连0码前一脉冲的极性 j- —— j- ——
取代节形式 B00V 000V
1 HDB3码的编译码原理 取代节码组 -00- +00+ 000—000+
HDB3 (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highdensity 译码原理比较简单,在 HDB3编码中,取代节
bipolarcodes)的编码规则为:对NRZ码进行连0检 有两种形式 “B00V”和 “000V”,在实际传输线路
测,当没有4个或4个以上连0串时,则按照AMI码 中,破坏符号 “V”与它前面的非零符号的极性相
二进制信息: 1 0 1 1 0 0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1
对应波形
HDB3码 : B+ 0B—B+ 0 0 0 V+ 0 0 0B—B+B一0 0 v.0 0 B+
对应波形
其中B+代表+1,B一代表一1,V+代表+1,V.代表一1。
同。在接收端,如果检测到两连 “0”的情况, 两个符号 “B”和 “V”都变为 “0”;如果检测到三
且它的前后两个符号的极性相同,则同时把前后这 连 “0”的情况,且它的前后两个符号相同,则把
收稿 日期:2005—03—28 后面的符号 “V”变为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