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DB3码的编译码_原创文档.pdf
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实验二HDB3码的编译码(要求给出眼图)
2.1HDB3编译码简介
在实际的传输系统中,并不是所有的代码的电波形都可以在信道中传输。含有直流分量
和较丰富的单极性基带波形就不适宜在低频传输特性差的信道中传输,因为它有可能造成信
号的严重的畸变。
在传输码(或称线路吗)的结构将取决于实际信道特性和系统的工作条件。通常,传输
码的结构应具有以下的特性:
(1)相应的基带信号无直流分理,且低频分量少:
(2)便于从信号中提取定时信息:
(3)信号中高频分应尽量少以节省传输频带并减少码间串扰。
(4)不受信号源统计特性影响,即能适应于信息源变化:
(5)具有内在的检错能力,传输的码型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以便利用这一规律性
进行宏观监测:
(6)编译码设备要尽可能简单,等等。
满足以上特性的传输码型种类繁多,这里使用HDB3。
HDB3码是AMI码的一种改进型,其目的是为保持AMI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使
连“0个数”不超过3个。其编码规则如下:
(1)当信码的连“0个数”不超过3时,仍按AMI码的规则编,即传号极性交替;
(2)当连“0个数超过”3个时,则将第的4个“0改”为非“0脉冲”,记为+V或—V称之
为破坏脉冲。相邻V码的极性必须交替出现,以确保编好的码中无直流;
(3)为了便于识别,V码的极性应与前一非“0码的极性相”同,否则,将四连“0的”第
一个“0”更改为与该破坏脉冲相同极性的脉冲,并记为“+B”或“-B”;
破坏脉冲码之后的传号极性码也要交替。
虽然HDB3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
号V总是与前一个非“0符”号同样的极性(包括B在内)。
这也就是说,从收到的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符号及其
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连“0的”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后便等到原
操千曲尔后晓声,观千剑尔后识器。——刘勰
信息代码。HDB3码保持了AMI码的优点外还将连“0”码限制在3个以内,故有利于定时信
号的提取
2.2实验要求
1.了解HDB3码的编译码原理及其优缺点;
2.通过matlab仿真对一串消息代码进行HDB3编码,并画出编码后的波形;
3.利用matlab画出HDB3码的功率谱密度。
程序源代码:(次函数用到了自设函数tiaozhi()、jietiao()、shengyuxuan()前两个函
数在源代码中已经给出,shengyuxuan()将在实验三中给出。)
s=[0,0,0,0,0,0,0,0,0,0,0,0,0,0,0,0,1,0,1,1,0,0,0,0,0,0,0,0,0,0,0,0,0];
Ta=50;
S=repmat(s,[Ta,1]);S=S(1:end);%信号方波过采样以匹配点数
N_T=4;%控制滤波器长度,滤波器的阶数为2*N_T+1。
alpha=1;%滚降系数,影响带宽
r=rcosfir(alpha